[发明专利]一种除尘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02735.4 | 申请日: | 2022-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583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孙保兴;燕艳;胡应成;吴以保;张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番禺环境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3/22 | 分类号: | C09K3/22 |
代理公司: | 广东高端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46 | 代理人: | 刘广新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除尘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除尘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除尘剂,其由以下原料组成包括:0.5‑1.5份生物酶、0.5‑1.5份生物菌、1.5‑3.0份植物基表面活性剂、0.5‑1.5份中药、1‑8份溶剂、0.1‑2.2份增效剂、0.1‑0.8份增稠剂。本发明除尘剂温和环保、原料易获取,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降低了有害物质的利用,避免了对人的刺激伤害和对环境的化学污染,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本除尘剂添加了增效剂,能够增强渗透性、铺展性以及抗冻性,同时添加的增稠剂能够增加本除尘剂稳定性,降尘时间长。并且独立组分及其溶液无任何腐蚀作用和毒副作用,可应用于煤矿井下除尘、重金属除尘、木材加工除尘,通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除尘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造成空气污染的粉尘包括大颗粒物和细颗粒物。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空 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微米的颗粒物又称PM2.5。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 中。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 质例如重金属、微生物等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 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细颗粒物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有机碳、元 素碳、硝酸盐、硫酸盐、铰盐、钠盐等。
目前,治理雾霾的主要方法是减少排放,对于城市已形成的雾霾仍需有效的 净化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除尘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除尘剂,以重量份计,包括原料:0.5-1.5份生物酶、0.5-1.5份生物 菌、1.5-3.0份植物基表面活性剂、0.5-1.5份中药、1-8份溶剂、0.1-2.2份增 效剂、0.1-0.8份增稠剂。
优选的,所述植物基表面活性剂为鼠李糖脂、脂肽、烷基多苷、甜菜碱、 氧化胺、脂肪酸甲酯磺酸盐、醇醚硫酸盐、脂肪醇醚或糖酯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生物酶为蛋白酶、木聚糖酶、脂肪酶、淀粉酶或植酸酶的一 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生物菌为枯草芽孢、地衣芽孢、巨大芽孢、凝结芽孢、粪肠 菌、短小芽孢或侧胞芽孢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中药为柏树、茯苓、香需、紫苏、黄精、柴胡、甘草、白术、 鱼腥草或蒲公英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的增效剂为柠檬酸钠、氯化钾、乙酸钠、葡萄糖酸钠或硫酸 钠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的增稠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黄原胶、瓜耳胶或聚丙烯酸钠的 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本发明所述的除尘剂,以重量份计,优选包括原料:0.8-1.2份生 物酶、0.8-1.2份生物菌、1.8-2.5份植物基表面活性剂、0.8-1.2份中药、2-3 份溶剂、0.2-2份增效剂、0.3-0.5份增稠剂。
更优选,本发明所述的除尘剂,以重量份计,优选包括原料:1份生物酶、 0.8-1份生物菌、2份植物基表面活性剂、1份中药、2.4份溶剂、0.28份增效剂、 0.48份增稠剂。
所述溶剂,为水、乙醇和甘油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优选重量份比为 10:1:1的水、乙醇和甘油组成的混合物。
一种除尘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重量份称重,将生物酶、生物菌、植物基表面活性剂、中药、加入 到溶剂中,使用磁力搅拌器在30-40℃、转速180-230rpm下恒温搅拌25-35min, 获得混合液A。
(2)将增效剂、增稠剂加入混合液A中,搅拌混匀获得混合液B。
(3)将混合液B转移至均质机中,在压力10MPa,转速4000-6000rpm下均质 3-8min,即获得目标除尘剂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番禺环境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番禺环境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027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隧道建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介质及产品
- 下一篇: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