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短毛木耳Ty081菌株及其人工栽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97455.9 | 申请日: | 2022-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368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国;韦仕岩;王灿琴;吴圣进;陈雪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01G18/00;A01G18/20;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62 | 代理人: | 王颖 |
地址: | 530007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木耳 ty081 菌株 及其 人工 栽培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短毛木耳Ty081及其人工栽培方法,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上述短毛木耳Ty081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15278,该菌株是从野生的短毛木耳子实体中分离筛选出一个新的短毛木耳菌株。本发明还利用短毛木耳Ty081进行人工栽培,通过对人工栽培条件的不断摸索和优化,最后得到一种短毛木耳的人工栽培方法,这为野生资源的保护和短毛木耳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指导,为产业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条件,可以满足市场对于短毛木耳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短毛木耳Ty081菌株及 其人工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短毛木耳(Auricularia villosula)属于木耳目木耳科木耳属,是一 种可食、可药的食药兼用真菌。
短毛木耳主要分布在我国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当前,主要以野生采 摘为主,人工栽培的短毛木耳还未有文献报道,尚未产业化。菌种和栽培 技术是产业化的关键技术环节。短毛木耳菌株的获得通常为利用子实体分 离、纯化,直接应用于栽培生产。现有的技术不足在于,未有可以栽培的 菌株、生物学性状、栽培条件等,仍处于试验研究阶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短毛木耳Ty081菌株及其人工栽培方法,以 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分离鉴定得到一个新的短毛木耳菌株, 并且利用该菌株成功的完成人工栽培短毛木耳,为产业化生产短毛木耳提 供了技术指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短毛木耳,拉丁文名称为Auricularia villosula, 其已于2018年01月29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 生物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 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CGMCC No.15278。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所述的短毛木耳的人工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集组织分离的短毛木耳,将菌种接种至PDA斜面培养基,28℃ 恒温暗培养,直至菌丝长满斜面,得到生产母种;
(2)将所述生产母种接种原种袋,28℃恒温暗培养,至菌丝吃满料后, 得到原种;其中,原种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棉籽壳79份、麦麸 20份、过磷酸钙1.5份、石膏1份以及水56-60份;
(3)将原种接种生产种袋,28℃恒温暗培养,至菌丝吃满料后,得到 生产种;其中,生产种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阔叶树木屑70份、 麸皮20份、甘蔗渣30份、棉籽壳13份、过磷酸钙1.5份、石膏1份以及 水56-60份。
(4)将生产种接种栽培袋中,接种后的菌棒以“井”字形上堆,温度 控制在25-29℃,避光培养;其中,栽培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杂 木屑70-80份、麦麸5-10份、甘蔗渣15-20份、石膏0.1-0.5份、石灰 0.1-0.5份、棉籽壳5-10份以及水60-65份;
(5)当菌丝长满菌袋,菌丝生理成熟时进行刺孔,刺孔后的菌棒“井” 字形堆放,养菌7-14天;待刺孔口有原基形成时即可摆地出耳及出耳管 理;
(6)待木耳成熟后采收。
优选的是,所述栽培袋用15cm×55cm×0.005cm的聚乙烯折角袋长袋, 将栽培料装袋后,置于灭菌锅中灭菌,进锅后4h内温度升至100℃,恒温 灭菌14-18h,期间不能停火,待温度下降到60℃去除移送接种室。
优选的是,步骤(4)中,在接种时,在所述栽培袋袋身中部均匀打孔 3-4个,孔直径2.0-2.5cm,孔深2-2.5cm;每孔所述生产种的接种量为:5-10g
优选的是,步骤(4)中,“井”字形堆内空间的相对湿度低于6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974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