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磁矩标样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92492.0 | 申请日: | 2022-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280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王一民;陈杭武;施江焕;李泽松;王顺杰;杨阳;谢志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计量测试研究院(宁波新材料检验检测中心) |
主分类号: | H01F1/055 | 分类号: | H01F1/055;H01F13/00;H01F41/02;G01R3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胜佰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6026 | 代理人: | 杨洋 |
地址: | 315048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标样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矩标样的制作方法,属于磁矩测量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将低剩磁温度系数的钐钴磁性材料加工成圆柱状,之后进行预加热,对预加热后的钐钴磁性材料进行充磁,然后对所得材料进行热老化处理,得到所述磁矩标样的基体;将所述基体装进无磁材料中,使基体位于无磁材料的正中心位置,最后封装即得所述磁矩标样;本发明以圆柱形低剩磁温度系数的钐钴磁性材料为基体,并在外部包装无磁材料制备得到磁矩标样,通过对钐钴磁性材料进行预加热处理,并在充磁后进行热老化处理,使得到的样品性能更加稳定,重复性好,并能有效解决磁矩测试仪的量值溯源问题,更好保障了磁矩量值测量的准确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磁矩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磁矩标样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磁矩参数能有效反映磁性材料的剩磁性能,由于主要磁性能参数通常需要闭路测试获得,对样品要求比较高,不适用于高效率批量测试。因此,在实际应用中,磁性材料生产企业常利用磁通(磁矩)参数作为出厂检验依据,贸易双方有时也会以磁通(磁矩)参数作为验收依据。
磁矩测量值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磁性材料的磁性能,采用磁矩测试仪测试磁矩已经成为生产企业作为出厂检验的依据。磁矩测试仪的准确与否也直接关系到磁矩值测量的准确性,故需采用磁矩标样对其进行校准。而在IEC16404-14:2002《用抽拉法或旋转法测量铁磁材料试样的磁偶极矩的方法》中,虽然提到了可用经校准的温度影响量小、磁性能稳定的磁矩标样来校准磁矩测量仪。然而,目前却并无用于校准磁矩测量仪的磁矩标样的制备方法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磁矩标样的制作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磁矩标样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低剩磁温度系数的钐钴磁性材料加工成圆柱状,之后进行预加热,对预加热后的钐钴磁性材料进行充磁,然后对所得材料进行热老化处理,得到所述磁矩标样的基体;将所述基体装进无磁材料中,使基体位于无磁材料的正中心位置,最后封装即得所述磁矩标样。
进一步地,所述低剩磁温度系数具体为-0.03~0.03%/℃。
相比于永磁铁氧体、粘结永磁材料等,烧结钐钴永磁材料具有较高的剩磁,可以产生足够大的饱和磁矩。相比于铝镍钴、铁氧体等,钐钴材料具有高矫顽力,不易受到外界磁场的影响。钐钴材料具有低剩磁温度系数,实验发现其温度系数有正有负,即理论上可以生产出温度系数为0的样品。
高的磁矩值能使其在校准仪器时产生足够大的磁矩信号。磁矩标样是带磁使用的,如果矫顽力低,外界强磁场就会将磁铁退磁,导致样品不可用。样品在不同的温度下其磁矩值是不同的,为使其稳定可靠,应选用温度系数低的材料,为0最好。
进一步地,加工成圆柱状的钐钴磁性材料的磁偏角≤2°。
圆柱形相对于其它形状,其磁场分布是均匀的,可以减少磁矩标样在使用时因位置或方向带来的误差。
进一步地,充磁时以钐钴磁性材料的理想充磁方向为轴线,所述充磁的磁场大于所述钐钴磁性材料内禀矫顽力的3倍,使其能够饱和充磁。
进一步地,所述预加热温度≥150℃,预加热时间≥24h。
经过预加热处理的样品其性能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热老化处理的温度≥150℃,持续时间≥100h。
经过老化热处理的样品其性能更加稳定,在后续使用中其年稳定性较好。
进一步地,所述无磁材料包括有机玻璃或环氧树脂,所述无磁材料的形状为正方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计量测试研究院(宁波新材料检验检测中心),未经宁波市计量测试研究院(宁波新材料检验检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924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线充电系统
- 下一篇:基于AI图像识别的CFG桩智能纠偏方法及纠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