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倍半萜类衍生物及其在制备广谱抗病毒药物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91346.6 | 申请日: | 2022-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519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许敏;代绍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93/10 | 分类号: | C07D493/10;A61K31/35;A61P31/14;A61P31/20;A61P31/18;A61P31/22;A61P31/16;A23L2/38;A23L33/105;A23G4/12;A23G4/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邱启旺 |
地址: | 650093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倍半萜 衍生物 及其 制备 广谱 抗病毒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倍半萜类衍生物及其在制备广谱抗病毒药物中的应用,所述倍半萜类衍生物具有激动异质性胞核核糖核蛋白A2/B1,激活TANK结合激酶1‑干扰素调节因子3细胞信号通路,增加内源性I型干扰素的分泌,对多种病毒有抑制作用,可作为广谱抗病毒药物,预防或治疗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和病症,包括新冠病毒、水疱性口炎病毒VSV‑G、艾滋病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脑炎病毒、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登革热病毒、轮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泡疹病毒和腺病毒。以倍半萜类衍生物为原料可制备成片剂、胶囊、滴丸等口服剂型或吸入剂、注射剂等临床上可接受的药物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益于治疗广谱病毒感染性疾病和病症的倍半萜类衍生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病毒感染一直持续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特异性疫苗、抗病毒药物在取得治疗效果的同时,仍然存在毒性、耐药性或是疫苗只能预防不能起到治疗作用等问题。此外,一些急性突发性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爆发,没有广谱的抗病毒药物可以救治,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对社会公共卫生安全产生极大的威胁。目前,在急性病毒爆发事件中,干扰素、激素疗法取得一定治疗效果的同时,脱靶、副作用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发现广谱抗病毒药物是解决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急性病毒爆发问题的关键。
调节宿主免疫是广谱抗病毒药物的研究策略。免疫应答功能障碍被认为是病毒持续感染的主要原因,因此恢复或增强固有免疫,诱导病毒适应性免疫应答,可能有助于清除病毒。目前为止,基于免疫策略的尝试并不理想,而且存在脱靶、副作用显著等风险。因此,有效的抗病毒和免疫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是广谱抗病毒的新策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倍半萜类衍生物及其在制备广谱抗病毒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能显著抑制新冠病毒(SARS-CoV-2)、水疱性口炎病毒VSV-G、艾滋病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脑炎病毒、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登革热病毒、轮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泡疹病毒和腺病毒等RNA和DNA病毒,是具有新靶点的有效的广谱抗病毒药物。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倍半萜类衍生物,它具有以下结构式I、II、III或IV所示结构:
其中,结构式(I)~(IV)中,R1各自独立地选自苯甲酸酯基、对羟基苯甲酸酯基、多羟基苯甲酸酯基、对甲氧基苯甲酸酯基、多甲氧基苯甲酸酯基,氟、氯、溴取代的苯甲酸酯基、氢。
进一步地,优选具有结构式I所示结构,R1优选为苯甲酸酯基或对羟基苯甲酸酯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倍半萜类衍生物在制备治疗病毒感染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进一步地,所述病毒感染疾病新冠病毒(SARS-CoV-2)、水疱性口炎病毒VSV-G、艾滋病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脑炎病毒、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登革热病毒、轮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泡疹病毒和腺病毒导致的病毒感染疾病。
进一步地,所述倍半萜类衍生物可与药用载体和/或食用载体组合。
进一步地,所述倍半萜类衍生物以治疗有效剂量包含于所述药物中。
进一步地,所述治疗有效剂量足够激动hnRNPA2B1,激活TANK结合激酶1-干扰素调节因子3(TBK1-IRF3)途径,导致内源性I型干扰素的产生。
进一步地,所述药物包括口服制剂和非口服给药制剂;所述口服制剂包括片剂、丸剂、胶囊剂、颗粒剂、微囊片剂、混悬剂、滴丸、口服液体;所述非口服给药制剂包括注射剂、气雾剂、栓剂、皮下给药剂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913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