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81284.0 | 申请日: | 2022-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619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华玉;李鸿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华玉 |
主分类号: | F01K11/02 | 分类号: | F01K11/02;F01K13/00;F01K23/02;F02C3/04;F01K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55 山东省青岛市青岛西海岸***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工 联合 循环 动力装置 | ||
本发明提供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属于联合循环热动技术领域。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升压泵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蒸汽通道经燃烧室与汽轮机连通,汽轮机还有低压蒸汽通道经蒸发器与冷凝器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经压缩机与燃烧室连通,外部还有燃料通道与燃烧室连通,燃烧室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连通,燃气轮机还有燃气通道经蒸发器与外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燃气轮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联合循环热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动力需求为人类生活与生产当中所常见,其中利用热能转换为机械能是获得和提供动力的重要方式。对于高温热资源来说,基于单一热力循环的动力装置难以将更多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热变功的损失较大;因此,需要构建联合循环以提高热动装置的热效率。
对于朗肯循环为理论基础的外燃式蒸汽动力装置来说,放热过程温差损失小;但由于受到材料耐温耐压性能和安全性方面的限制,循环工质与热源之间都存在较大的温差损失,不可逆损失大,热效率低——这意味着提高热效率的潜力较大。对于以布雷顿循环为理论基础的热动装置来说,其功率、热效率和压缩过程升压比之间常常存在着难以协调的矛盾。
人们需要简单、主动、安全、经济、高效地利用热能来获得动力,为此,本发明提出了热效率高、安全性强、功率匹配范围大、结构简单的直燃型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是要提供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具体发明内容分项阐述如下:
1.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压缩机、燃气轮机、汽轮机、升压泵、燃烧室、冷凝器和蒸发器所组成;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升压泵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蒸汽通道经燃烧室与汽轮机连通,汽轮机还有低压蒸汽通道经蒸发器与冷凝器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经压缩机与燃烧室连通,外部还有燃料通道与燃烧室连通,燃烧室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连通,燃气轮机还有燃气通道经蒸发器与外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燃气轮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2.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压缩机、燃气轮机、汽轮机、升压泵、燃烧室、冷凝器、蒸发器和高温回热器所组成;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升压泵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蒸汽通道经燃烧室与汽轮机连通,汽轮机还有低压蒸汽通道经蒸发器与冷凝器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经压缩机和高温回热器与燃烧室连通,外部还有燃料通道与燃烧室连通,燃烧室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连通,燃气轮机还有燃气通道经高温回热器和蒸发器与外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燃气轮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3.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压缩机、燃气轮机、汽轮机、升压泵、燃烧室、冷凝器、蒸发器和高温回热器所组成;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升压泵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蒸汽通道经燃烧室与汽轮机连通,汽轮机还有低压蒸汽通道经蒸发器与冷凝器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经压缩机和高温回热器与燃烧室连通,外部还有燃料通道与燃烧室连通,燃烧室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连通之后燃气轮机再有燃气通道经高温回热器与自身连通,燃气轮机还有燃气通道经蒸发器与外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燃气轮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4.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压缩机、燃气轮机、汽轮机、升压泵、燃烧室、冷凝器、蒸发器和高温回热器所组成;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升压泵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蒸汽通道经燃烧室与汽轮机连通,汽轮机还有低压蒸汽通道经蒸发器与冷凝器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与压缩机连通之后压缩机再有空气通道经高温回热器与自身连通,压缩机还有空气通道与燃烧室连通,外部还有燃料通道与燃烧室连通,燃烧室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连通,燃气轮机还有燃气通道经高温回热器和蒸发器与外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燃气轮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华玉,未经李华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812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