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ACTR10与CA125联合在卵巢癌检测中的应用和试剂盒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61981.X | 申请日: | 2022-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815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汪付兵;王家亮;邓伟;黄梦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晟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86 | 分类号: | C12Q1/6886;C12N15/11;G16H50/20;G16H50/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陈超 |
地址: | 200135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actr10 ca125 联合 卵巢癌 检测 中的 应用 试剂盒 | ||
本发明公开了ACTR10与CA125联合在卵巢癌检测中的应用和试剂盒,涉及医学诊断领域。本发明公开ACTR10和CA125联合用于卵巢癌辅助诊断和/或用于卵巢癌风险筛查的试剂盒的制备,同时提高了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将卵巢癌诊断的有效性提升到了较高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诊断领域,具体而言,涉及ACTR10与CA125联合在卵巢癌检测中的应用和试剂盒。
背景技术
卵巢癌目前是死亡率最高的妇科肿瘤,其晚期患者的5年生存期约为20%,而当患者的卵巢癌在早期被发现并进行治疗,其5年生存期约超过了90%。通过筛查发现早期卵巢癌是降低该病死亡率的重要途径。肿瘤抗原125(缩写为CA125)和阴道超声成像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卵巢癌早筛方式。但CA125在卵巢癌的早期诊断中没有明显作用,几乎近50%的早期卵巢癌患者(I期)的CA125没有显著升高。此外,CA125的升高还伴随着假阳性结果,例如其他常见的妇科疾病以及肿瘤(如膀胱癌和肝癌)中也会出现CA125的升高。虽然阴道超声可对卵巢和周围器官进行成像,但是目前仍然难以将绝经前的卵巢肿瘤与功能性囊肿区分开来。另外多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证实,同时使用肿瘤标志物CA125和阴道超声对卵巢癌进行早期筛查并没有显著降低该肿瘤的死亡率。因此,对于女性的健康管理和临床对卵巢癌早期诊断的需求在于更为理想的方法学进行早筛早诊。更为理想的方法学应该具有一些必要特点,如方法学易于操作、具有性价比、经临床验证具有高度敏感和特异性。
游离DNA(cfDNA)目前也尝试用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与健康个体相比,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cfDNA含量显著高于健康个体。但cfDNA检测早期卵巢癌的灵敏度仅为55%。卵巢癌患者的cfDNA含量随着肿瘤的进展也升高,其诊断的敏感性为88.9%。由于cfDNA浓度在多种肿瘤患者的循环系统内均有所升高,因此用cfDNA浓度诊断早期卵巢癌不具有特异性。
除了cfDNA以外,多项研究表明循环的 miRNA 在卵巢癌中有特定的表达。相比于健康个体,卵巢癌患者血液中游离的 let-7 表达量降低,而 miR-205 的表达量升高。然而,多项研究发现miR-205 的表达量升高在其他类型肿瘤患者血液内发现类似情况,如子宫内膜癌和鳞状细胞肺癌。由于cfDNA和游离miRNA不具有组织特异性,卵巢癌早筛与诊断的重点方向转为细胞外囊泡来源核酸和蛋白的检测。
细胞外囊泡是由细胞分泌的,可以在血液、尿液等体液中循环。这类囊泡携带母细胞来源的信号分子,肿瘤细胞分泌的囊泡可以在肿瘤发生的微环境内运输重要信号分子,促进肿瘤的进展和转移。因此,通过检测囊泡信号分子用于肿瘤早筛与诊断是目前科学研究与产业转化的重点。
通过分离血清、血浆中总囊泡或者特定类别的囊泡,并检测囊泡中miRNA的表达量是基于囊泡对卵巢癌诊断的现有技术方案。
但此类技术方案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不够理想,仍需提高。
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ACTR10与CA125联合在卵巢癌检测中的应用和试剂盒。本发明首次将ACTR10与CA125联合作为标志物组,用于到卵巢癌的诊断中,出人意料地同时提高了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将卵巢癌诊断的有效性提升到了较高水平。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标志物组的检测试剂在制备试剂盒中的应用,所述标志物组包括ACTR10和CA125;所述试剂盒用于卵巢癌辅助诊断和/或用于卵巢癌风险筛查。
ACTR10蛋白(肌动蛋白相关蛋白10)参与多种细胞功能,包括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转运、溶酶体和内体的向心运动、纺锤体形成、染色体运动、核定位和轴突发生。ACTR10是dynactin复合物的亚基。多项研究表明是 dynactin 结合膜囊泡(如高尔基体或晚期内体)的结构域,但尚未有ACTR10与卵巢癌生物学相关方面的报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晟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晟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619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