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门内板拉延模具的模面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54712.0 | 申请日: | 2022-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189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雷玉霞;廖勇;许诺;黄永俊;韦旺华;贾庚凤;何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53/88;B21D22/2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李幸芳 |
地址: | 545000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门 拉延 模具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门内板拉延模具的模面,具有凸模模面,凸模模面包括产品型面和工艺补充面,工艺补充面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凸面以及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凸面,第一凸面与产品型面之间限定出凹陷的第一法兰面,第二凸面与产品型面之间限定出第二法兰面,在第一法兰面与第二法兰面交汇的区域,第一凸面和第二凸面相交,以在所述凸模模面形成第三凸面。本发明提供的车门内板拉延模具的模面,所述第三凸面可将板料大量提供给产品型面的转角处,保证拉延成型过程中车门内板的转角处不开裂,通过增大产品型面的转角处的压力、摩擦力以及工艺补充面的拉延筋系数,防止车门内板转角处起皱,提升了零件品质,降低模具调试难度,缩短模具调试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技术领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门内板拉延模具的模面。
背景技术
车门内板安装需求多,结构复杂,且零件深度大,在汽车钣金中属于困难件,局部零件面品难以保证,特别是底部转角位置易起皱。为防止车门内板转角处起皱,一般通过拉延时,调整转角区域的压力、摩擦力、拉延筋系数,使材料紧绷充分拉延以消除起皱,目前,如图1和图2所示的车门内板拉延模具的模面,采用上述方式消除起皱时,拉延成型的车门内板容易出现开裂缺陷。平衡开裂和起皱,需要非常精细的工艺参数调试和模面调试,模具调试难度大;实际生产时,为扩大工艺参数域度,保证生产稳定性,往往会保留转角起皱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车门内板拉延模具的模面,旨在平衡开裂和起皱,扩大工艺参数域度,彻底解决车门内板底部转角位置起皱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车门内板拉延模具的模面,所述车门内板拉延模具的模面包括凸模模面和压边圈模面,所述凸模模面包括产品型面和工艺补充面,所述工艺补充面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凸面以及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凸面,所述第一凸面与所述产品型面之间限定出凹陷的第一法兰面,所述第二凸面与所述产品型面之间限定出第二法兰面,在所述第一法兰面与所述第二法兰面交汇的区域,所述第一凸面和所述第二凸面相交,以在所述凸模模面形成第三凸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面远离所述第一法兰面的侧壁呈自底部至顶部逐渐靠近所述产品型面的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凸面远离所述第一法兰面的侧壁的倾斜角为α,且15°≤α≤20°。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面远离所述第一法兰面的侧壁的顶部设有第一圆弧角,所述第一圆弧角的半径为R1,且20mm≤R1≤25mm。
可选地,所述第二凸面远离所述第二法兰面的侧壁呈自底部至顶部逐渐靠近所述产品型面的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凸面远离所述第二法兰面的侧壁面的倾斜角为β,且0°<β≤5°。
可选地,所述第二凸面远离所述第二法兰面的侧壁的顶部设有第二圆弧角,所述第二圆弧角的半径为R2,且10mm≤R2≤15mm。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法兰面与所述第二法兰面交汇的区域,所述第一凸面朝向靠近所述第一法兰面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延伸面,所述第二凸面朝向远离所述第二法兰面的方向延伸以形成第二延伸面,所述第一延伸面和所述第二延伸面相交形成所述第三凸面,所述第三凸面设有凸台面。
可选地,所述凸台面的高度为h,且3mm≤h≤5mm。
可选地,所述第三凸面远离所述产品型面的侧壁与所述第二凸面远离所述第二法兰面的侧壁的交汇处呈圆呈弧面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三凸面远离所述产品型面的侧壁呈自底部至顶部逐渐靠近所述产品型面的倾斜设置,所述第三凸面远离所述产品型面的侧壁面的倾斜角为θ,且20°≤θ≤30°。
可选地,所述第三凸面的宽度设为S,且50mm≤S≤6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547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