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压力传感器的伸缩式汽车侧踏板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249534.2 | 申请日: | 2022-03-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372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 发明(设计)人: | 卢小江;张美涛;王英楷;彭艳辉;蔡建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3/00 | 分类号: | B60R3/00;B60R3/02 |
| 代理公司: | 南昌青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23 | 代理人: | 刘爱芳 |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压力传感器 伸缩 汽车 踏板 | ||
本发明涉及汽车侧踏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压力传感器的伸缩式汽车侧踏板,包括侧踏板主体、侧踏板副体、电动推杆和压力传感器,侧踏板主体上设有用于所述侧踏板副体滑动的滑槽,所述滑槽的底部设有主体滑轨,所述侧踏板副体的端壁上设有与所述主体滑轨配合滑动的副体滑槽;所述电动推杆的内端固定于所述滑槽的内端端壁上,其外端的推杆输出端与所述侧踏板副体的内端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固定于所述滑槽的内腔顶部,所述压力传感器上的传感器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电动推杆上的推杆信号接收端电连接。本发明能够解决侧踏板结构固定单一、包装材积大的缺陷,影响运输成本,车辆行驶过程中,侧踏板体积过大也会增加风阻和碰撞概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侧踏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压力传感器的伸缩式汽车侧踏。
背景技术
汽车侧踏板是安装在汽车侧边的配件,其在功能上一方面可以起到辅助司乘人员上下车的作用,提高使用便利性和舒适度;并且汽车侧踏板的价格也较为亲民,从而已成为汽车零配件市场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普遍汽车侧踏板的主体一般是由钣金或管通过折弯、成型、焊接而成的刚性整体,外加在其表面进行防腐喷涂,即是现在各大汽车侧踏板后市场的常规产品。而这类产品存在结构固定单一、包装材积大的缺陷,影响运输成本;且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侧踏板体积过大也会增加风阻和碰撞概率,从而存在安全隐患。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压力传感器的伸缩式汽车侧踏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压力传感器的伸缩式汽车侧踏板,能够解决现有汽车侧踏板的结构固定单一、包装材积大的缺陷,影响运输成本;车辆行驶过程中,侧踏板体积过大也会增加风阻和碰撞概率,从而存在安全隐患。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压力传感器的伸缩式汽车侧踏板,包括侧踏板主体、主体滑轨、侧踏板副体、副体滑槽、电动推杆和压力传感器,侧踏板主体呈方形结构后端端壁上设有用于所述侧踏板副体滑动的滑槽,所述滑槽的底部设有主体滑轨,所述侧踏板副体的端壁上设有与所述主体滑轨配合滑动的副体滑槽;所述电动推杆的内端固定于所述滑槽的内端端壁上,其外端的推杆输出端与所述侧踏板副体的内端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固定于所述滑槽的内腔顶部,所述压力传感器上的传感器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电动推杆上的推杆信号接收端电连接。
所述电动推杆的内端通过推杆固定板固定于所述滑槽的内端壁上,所述推杆固定板呈方形结构,其四个角上设有安装孔;所述推杆信号接收端设置于所述电动推杆的前端顶部。
所述主体滑轨设置于所述滑槽的底部两侧,所述主体滑轨为两个镜像设置的倒“L”形结构,所述副体滑槽的形状与所述主体滑轨的形状相匹配。
所述侧踏板副体的长度与所述电动推杆的长度之和与滑槽的深度相等。
所述侧踏板副体的外端设有人体存在传感器。
所述人体存在传感器包括微波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寄存器单元、控制单元和电源单元,所述寄存器单元包括高温寄存器和低温寄存器,所述微波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分别通过微波感知信号和红外温度信号检测目标环境信息,检测到的数据传入运算单元中进行统计算法处理,对微波感知信号和红外温度信号进行分类;根据微波感知数据和温度数值进行判断,暂存入高温寄存器或低温寄存器,当数据存入高温寄存器时,控制单元发送人体存在感知为真;当数据存入低温寄存器时,控制单元发送人体存在感知为否;所述电源单元分别与控制单元、微波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汽车侧踏板的结构固定单一、包装材积大的缺陷,影响运输成本;车辆行驶过程中,侧踏板体积过大也会增加风阻和碰撞概率,从而存在安全隐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495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