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车辆的集成式48V系统、车辆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99302.0 | 申请日: | 2022-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013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单长征;谢彬;于旭东;郑召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8/10 | 分类号: | B60L58/10;B60L58/12;B60L58/22;B60L53/00;H01M10/42;H01M10/48;H01M50/244;H01M50/249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信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28 | 代理人: | 李丹;杨丹莉 |
地址: | 20180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车辆 集成 48 系统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集成式48V系统,其包括:整车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系统和电机,其中电池管理系统与整车控制器通讯连接,并与电池系统连接,所述电机与电池系统连接;其特征在于,电池系统包括:第一电池以及第二电池,第一电池与第二电池能够串联连接以形成48V电池;互锁开关,其与电池管理系统连接,所述互锁开关包括互锁的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电池分配单元,其与电池管理系统连接,该电池分配单元包括:第三继电器和第四继电器;DC/DC转换器,其与电池管理系统连接;其中,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监控电池系统的状态,对电池系统的SOC进行估算,并基于车辆工况和电池系统的SOC对所述互锁开关、第三继电器和第四继电器的开闭进行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电池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车用集成式电池系统。
背景技术
在当前汽车领域中,传统内燃机汽车仍然占据着市场的重要份额,因此进一步提高节能汽车在传统动力汽车中所占的比例,推广混合动力与先进节能技术在节能汽车领域的应用,仍然是我国汽车产业降低能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实现能源安全的重要目标。
由此可见,为了满足未来汽车行业平均油耗目标,混动车型的发展仍然是未来汽车领域的技术研发重点。而在混动车型的研发中,48V微混技术又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技术路线。
例如,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一种传统的48V整车系统架构。图1所示的传统的48V整车系统架构通常包括有:12V铅酸电池1、12V负载2、12V电池与DC/DC转换器连接线束3、DC/DC转换器4、48V电池与DC/DC转换器连接线束5、48V锂电池6、电机控制器7、48V电机8、高功率负载9。
在现有技术中,传统的48V整车系统架构常采用DC/DC转换器4,来实现电气系统12V/48V双电压架构,以在不同电压下分别驱动不同元件。在这种 48V整车系统架构中,48V锂电池6、12V铅酸电池1和DC/DC转换器4均为独立元件,且分别布置在不同位置,其通过线束实现彼此之间的电气连通。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这种传统的48V整车系统架构仍然存在以下几点缺陷:
(1)现有的48V整车系统架构依然保留使用着12V铅酸蓄电池,这种铅酸电池的使用寿命短,2~3年就要更换一次;另外12V铅酸电池内部所含硫酸液含有大量铅,会污染环境且对人体有害。
(2)12V铅酸电池的放电功率和放电能力有限,为了满足整车低温冷启动要求以及整车用电器负载要求,一般都会选择大容量电池,这种大容量电池的重量重、体积大。
(3)在当前的48V整车系统架构中,48V锂电池,12V铅酸电池,48V/12V DC/DC转换器分别布置在整车不同的位置,彼此之间通过高低压线束实现电气连接,其装配难度较高,装配过程复杂,且线束较长。
(4)当前的48V整车系统架构虽然是性价比最高的混动化系统架构,但相比燃油车成本依然相对较高,消费者对价格较为敏感,市场迫切需求一种低成本的48V整车系统架构。
(5)在当前的48V整车系统架构中,由于48V电池与DC/DC转换器分散布置,热管理系统也是分别设计和布置的,其不仅会占用整车空间,还会多余地消耗整车电量。
(6)在当前的48V整车系统架构中,12V电池为整车电器供电,一旦12V 电池或者连接失效,整车所有电器和控制器停止供电,无其它备份允余供电。
基于此,针对克服以上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系统集成度高、成本低、重量轻、体积小、环境友好、装配简单、系统安全性高的集成式 48V系统架构。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993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