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皮肤创伤修复液的制备及评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96703.0 | 申请日: | 2022-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58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丁鹏;刘建强;魏强;马保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洛威塔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8/39 | 分类号: | A61K38/39;A61K35/28;A61P17/02;C12N5/0775;C07K14/78;C12Q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王峰刚 |
地址: | 7121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皮肤 创伤 修复 制备 评估 方法 | ||
1.一种皮肤创伤修复液的制备及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的收集
首先准备2个10cm细胞培养皿,每个皿中按2x105个/mL的浓度,接种6mL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悬液,离心收集并培养上清液,将收集的上清液过滤后冷冻备用;
S2、胶原蛋白的提取
所用的胶原蛋白来源采用酸酶结合法提取得到;
S3、胶原蛋白对角质形成细胞细胞毒性作用检测
首先,取一新的96孔板,将不同的胶原蛋白样品接种于孔中,并进行培育处理;将培养皿中的细胞消化后计数,制备12mL细胞悬液,吹打混匀后接种于96孔板中,每孔100uL,于37℃培养箱中孵育;
然后,观察96孔板中每孔细胞汇合度达70%左右时,每孔加入10uL 5mg/mL MTT溶液,在细胞培养箱内继续孵育4h;每孔加入100uL Formazan溶解液,用100uL移液枪适当吹打混匀,在细胞培养箱内继续孵育30分钟至紫色结晶溶解;使用酶标仪测定各组特定点的吸光度值,并通过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S4、胶原蛋白和MSC-CM对角质形成细胞划痕愈合作用评估
整个试验分为4个组,即低浓度血清培养基组、胶原蛋白+低浓度血清培养基组、MSC-CM组、胶原蛋白+MSC-CM组;
首先在6孔板中相应的试验孔中按2ug/cm2的量进行胶原铺板,在37℃培养箱放置2h后进行细胞接种,制备4mL细胞悬液,接种于6孔板中的4孔中,制作细胞划痕,加入MSC-CM及DMEM-F12培养基,并进行拍照,最后用image-j软件处理分析图片,即相应时间点的划痕面积,并计算划痕愈合率。
S5、胶原蛋白和MSC-CM对小鼠活体皮肤伤口愈合疗效评估
对胶原蛋白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进行PH值中性调节,设置4个试验组,在小鼠背部制作全层皮肤伤口模型,在创口处敷实验组修复液,分别在治疗后第5d、10d、15d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并拍照,图片继续使用image J软件分析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肤创伤修复液的制备及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上清液收集获取的方式为:将接种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悬液24h后收集上清液于50mL离心管中,添加新的培养基,继续培养24h,期间细胞长满皿底消化传代后继续收集,连续收集7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肤创伤修复液的制备及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收集的上清液使用0.22um过滤器进行过滤,放于负20℃冰箱冻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肤创伤修复液的制备及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胶原蛋白从牛跟腱中提取得到,已经验证其完全符合I型胶原蛋白的相应特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肤创伤修复液的制备及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胶原蛋白样品的培育方式为:待胶原蛋白液平铺于孔底后将96孔板放于37℃培养箱中孵育1h,用PBS清洗96孔板中铺有胶原蛋白的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肤创伤修复液的制备及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特定点为570nm处;最后将各组的吸光度值输入GraphPad prism软件中分析处理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肤创伤修复液的制备及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在制备细胞悬液前将10cm细胞培养皿中的细胞消化后计数,制备的悬液通过吹打混匀后平均接种于6孔板中的4孔中,保温培育。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肤创伤修复液的制备及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制作细胞划痕前,待6孔板中每孔细胞汇合度接近100%时,于超净台中使用10uL枪头制作细胞划痕,每孔用PBS清洗2遍后,分别向相应的试验孔中加入含3%FBS的MSC-CM及DMEM-F12培养基;使用倒置显微镜对细胞划痕进行拍照后,将6孔板放于37℃培养箱中,并在一定的时间内拍照观察并保存照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洛威塔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洛威塔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9670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