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歧杆菌的培养基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86252.2 | 申请日: | 2022-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069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汤杰;高合意;雷登凤;薛永永;蔡晓红;曾飒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栋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38;A61K35/745;A61P1/00;A23L31/00;A23L33/125;A23L33/16;A23L33/17;A23L33/21;C12R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刘二艳 |
地址: | 5108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杆菌 培养基 及其 培养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歧杆菌的培养基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所述双歧杆菌培养基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益生元;所述益生元包括低聚果糖、低酯果胶和菊粉。本发明创造性地将低聚果糖、低酯果胶和菊粉进行这组合作为益生元组分加入双歧杆菌培养基中,三种组分相互配合,协同增效,在促进双歧杆菌增殖,提高菌体产量方面具有意料不到的协同增效的作用。本发明提供的双歧杆菌培养基对双歧杆菌的促增殖效果与市售培养基相比优势显著,在食品、药品或化妆品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培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双歧杆菌的培养基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双歧杆菌最早由Henry Tissier于1899年从母乳喂养的婴儿粪便中分离得到,其是一种能对机体有益的生理性细菌,具有营养和保健功能,其作为人体肠道内重要的生理性细菌,其存在和数量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
双歧杆菌可以给宿主肠道提供多种营养成分,包括乳酸、乙酸、维生素和蛋白酶等,可以改善机体pH值,促进机体对磷、铁、钙等金属离子、维生素和蛋白质的吸收;双歧杆菌可以和病原菌争夺营养物质和空间位置,还可以通过其代谢产物以及产生抗生素、细菌素等阻止病原体的生长;双歧杆菌具有免疫调节的功能,可以通过刺激和激活免疫系统,使其产生抗体、细胞因子,进而更好地提高人体免疫、抗感染能力;双歧杆菌能明显增加血液中过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及其生物活性,有效促进机体内自由基的清除,将体内有害物质毒性降低90%,抑制血浆脂质过氧化反应,具有抗机体衰老的功效。
新生儿出生后数小时,双歧杆菌便可以在肠道中定植,然而,由于年龄增长、抗生素的使用、环境因素等原因,双歧杆菌在人体肠道内的数量逐渐下降,从而造成肠道内微生物生态平衡,导致各种疾病或衰老的发生。因此,双歧杆菌常作为活菌制剂的核心成分,广泛用于医疗、保健的市场中。近年来,人们对双歧杆菌的作用有了深层次的研究,发现其具有促进紫外线照射后的DNA修复功能,可以对抗紫外线引起的光老化,具有修复皮肤屏障、保护肌肤的功能,因此其在化妆品等日用化工市场也大放异彩,市场对双歧杆菌的需求量进一步上升。
然而双歧杆菌属于专性厌氧菌,对氧十分敏感,对低pH耐性差,极易失活,加上它的生存期较短,种子难以保存,这些严格的培养条件限制了双歧杆菌的培养与放大,给工业化生产双歧杆菌带来很大的困难,为此广大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双歧杆菌的培养方法。
例如CN108085264A公开了一种改良的双歧杆菌番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每升双歧杆菌番茄培养液中含有以下组分:糖蜜9-10g、玉米粉89g、异麦芽寡糖1.00-1.50mL磷酸氢二.钾0.4-0.6g、硫酸锰0.005 0.007g、番茄汁基础培养基1L。该改良的双歧杆菌番茄培养基具有培养时间短、活力好、成本低及制备方法操作简单等优点。
CN109112089A公开了一种提高双歧杆菌培养浓度的传代培养方法。该发明发现了双歧杆菌的生长惰性并通过有特点的传代培养方案,通过传代培养活细胞浓度提高了10倍以上,这对于制得高浓度的双歧杆菌发酵剂和益生菌制剂与推广其应用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对于满足人民对高品质食品需求也具有重要意义,其推广应用将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然而,现有技术中提供的双歧杆菌培养方法仍存在着双歧杆菌生长速度慢,产量低的问题,难以用于工业化生产。因此,如何开发一种可提高双歧杆菌生长速度及产量的双歧杆菌培养方法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歧杆菌的培养基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
为达到此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双歧杆菌培养基,所述双歧杆菌培养基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益生元;
所述益生元包括低聚果糖、低酯果胶和菊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栋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栋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862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