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降低气体温度的混合式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74706.4 | 申请日: | 2022-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721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乐;王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均胜汽车安全系统(长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264 | 分类号: | B60R21/264;B60R21/26;B60R21/276 |
代理公司: | 杭州伍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09 | 代理人: | 宋锦宏 |
地址: | 31311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气体 温度 混合式 发生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降低气体温度的混合式发生器,旨在提供一种利于人身安全的可降低气体温度的混合式发生器。它包括管体,管体内设有高压惰性气体,管体的一端设有点火装置,点火装置包括药杯和点火管组件,药杯位于管体内,点火管组件位于管体外,点火管组件分别与管体的端部和药杯的开口端固定连接,药杯内设有传火药,药杯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倾斜布置的盲孔,药杯的底部密封,管体的另一端固定有过滤筒和排气组件,过滤筒位于管体内,过滤筒的侧壁内设有迂回布置的流道,过滤筒的内外侧壁上均设有若干个与流道相连通的过滤孔,排气组件位于管体外。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于人身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体发生器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可降低气体温度的混合式发生器。
背景技术
这里所指的气体发生器主要指汽车安全系统中使用的气体发生器。在车辆碰撞时,气体发生器使安全气囊充气后展开,保护乘客的安全。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12061072A,公开日为2020年12月11日,名称为一种可缩小环境温度对性能影响的气体发生器,它包括管体,管体内设有高压气体,管体的一端设有点火装置,管体的另一端设有出气结构,出气结构包括出气管套,出气管套与管体固定连接,出气管套的一端密封且位于管体外,出气管套密封的一端设有若干个排气孔,出气管套的另一端设有扩散器且位于管体内,扩散器的一端与出气管套固定连接,扩散器的另一端设有若干个出气孔,出气管套内设有爆破膜,爆破膜位于出气孔和排气孔之间,管体内部通过若干个出气孔与出气管套的内部相连通。
上述专利中所涉及的气体发生器,管体内产生的高压气体通过直排的方式排出发生器外,使得排出的气体温度较高,使得高温气体在气囊内的保压时间缩短,进而缩短气囊对人体的保护时间,同时过热的气体温度容易烫伤乘客,不利于人身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气体发生器排出的气体温度较高,不利于人身安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利于人身安全的可降低气体温度的混合式发生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降低气体温度的混合式发生器,它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内设有高压惰性气体,所述管体的一端设有点火装置,所述点火装置包括药杯和点火管组件,所述药杯位于管体内,所述点火管组件位于管体外,所述点火管组件分别与管体的端部和药杯的开口端固定连接,所述药杯内设有传火药,所述药杯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倾斜布置的盲孔,所述药杯的底部密封,所述管体的另一端固定有过滤筒和排气组件,所述过滤筒位于管体内,所述过滤筒的侧壁内设有迂回布置的流道,所述过滤筒的内外侧壁上均设有若干个与流道相连通的过滤孔,所述排气组件位于管体外。
所述管体内设有高压惰性气体,所述管体的一端设有点火装置,所述点火装置包括药杯和点火管组件,所述药杯位于管体内,所述点火管组件位于管体外,所述点火管组件分别与管体的端部和药杯的开口端固定连接,所述药杯内设有传火药,所述药杯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倾斜布置的盲孔,所述药杯的底部密封,所述管体的另一端固定有过滤筒和排气组件,所述过滤筒位于管体内,所述过滤筒的侧壁内设有迂回布置的流道,所述过滤筒的内外侧壁上均设有若干个与流道相连通的过滤孔,所述排气组件位于管体外。外部电流输入到点火管组件上,由点火管组件释放出火焰并引燃传火药产生气体,产生的气体使得药杯内的气压瞬间增高并击穿盲孔底部进入到管体内,盲孔呈倾斜布置并设置在药杯的侧壁上,使得气体在管体内形成高速旋转的涡流,并向前推进管体内的高压惰性气体;高速旋转的涡流由于角速度不同而产生摩擦(中心角速度大),层层发生摩擦,中心层摩擦能量流失,气体温度低,外层能量增加,温度升高;当气体推进到排气组件方向时,中心层温度低的气体可直接穿过过滤筒的中心,通过排气组件排出发生器外;外层温度高的气体通过过滤筒外侧壁上的过滤孔进入到迂回布置的流道内,并与过滤筒进行热交换,从而降低了气体温度,最后通过过滤筒内侧壁上的过滤孔进入到过滤筒内,并通过排气组件排出发生器外,一方面避免过热气体烫伤乘客,另一方面使得低温气体和环境温度更接近,与周围热交换少,气体在气囊中的保压时间久,气囊对人体的保护时间更持久,从而达到了利于人身安全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均胜汽车安全系统(长兴)有限公司,未经均胜汽车安全系统(长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747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