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针对具有绑脚工件的磨削装置及磨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74510.5 | 申请日: | 2022-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831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候敬军;殷淑梅;韩华;史宏成;李军龙;张惠普;侯翔予;卢雁;孙屹舒;房子衿;王俊淇 | 申请(专利权)人: | 拜罗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9/00 | 分类号: | B24B9/00;B24B41/00;B24B47/12 |
代理公司: | 济南誉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40 | 代理人: | 王舵 |
地址: | 264200 山东省威海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对 具有 工件 磨削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针对具有绑脚工件的磨削装置及磨削方法,其中一种针对具有绑脚工件的磨削装置包括磨削机构和送料装置,工件随送料装置移动的轨迹为弧形;磨削机构包括磨削盘和磨削电机,以及与磨削电机连接的自适应机构,磨削盘的磨削面位于工件待磨面的移动轨迹上,磨削盘的磨削面与工件待磨面接触的过程中,自适应机构使磨削盘的磨削面具有朝向工件待磨面移动的趋势。本发明将直线进料方式与转盘的弧形送料方式结合,通过磨削盘的自转与工件整体旋转的结合,并利用自适应机构的自适应功能,实现了对绑脚待磨面的弧面磨削,既消除了尖锐棱角、保证了绑脚强度,又增大了绑线与绑脚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对绑脚固定的可靠性,满足海上作业环境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用异形件的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渔业捕捞设备上的具有绑脚的异形工件的磨削,具体是指一种针对具有绑脚工件的磨削装置及磨削方法。
背景技术
磨削是去除毛刺、尖角等突起而提高工件表面质量的重要加工方式,目前常见的磨削去尖角方式以手动为主,一种是采用手持手砂轮,对固定的异形工件进行打磨处理,另一种是手持异形工件,在旋转的砂轮上进行磨削,两种作业方式占用时间较长,导致磨削的生产效率较低,并且由于是靠人工控制磨削量,磨削的一致性较差,操作难度大,对操作者的技能要求和经验要求十分高。同时还存在工人要忍受粉尘污染、高温烫手、拇指食指易被磨伤等众多安全隐患。
尤其对于渔业捕捞设备上用到的具有绑脚工件的磨削,由于此类工件经冲压成型,使得绑脚两侧边缘是锐利的,在船上通过缠线固定时,容易割断固定线,必须对两侧边缘的尖角进行磨削,同时还不能使绑脚中部被磨削太多,以保证绑脚的结构强度,避免由于强度削弱而无法满足海上作业环境要求。在手持工件进行磨削时,工件温度升高,工件离手距离较近,磨削时还需要手进行转动,安全隐患非常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针对具有绑脚工件的磨削装置及磨削方法,不仅满足了磨削成弧面的要求,而且大大提高了磨削作业的安全性。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针对具有绑脚工件的磨削装置,包括磨削机构,以及夹持输送工件的送料装置,工件随送料装置移动的轨迹为弧形;磨削机构包括磨削盘、驱动磨削盘转动的磨削电机,以及与磨削电机连接的自适应机构,磨削盘的磨削面位于工件待磨面的移动轨迹上,磨削盘的磨削面与工件待磨面接触的过程中,自适应机构使磨削盘的磨削面具有朝向工件待磨面移动的趋势。
本方案采用磨削盘自转、工件整体旋转的磨削方式,在工件经过磨削盘时,对工件的待磨面进行磨削,由于工件移动轨迹为弧形,绑脚在刚开始与高速旋转的磨削盘接触的时候,因为绑脚边缘是90度棱角,接触面积小,磨削量达到最大,随着工件的移动,接触面积逐步增大,磨削量逐步较小,至工件待磨面的中部与磨削盘接触时,接触面积逐步减小,磨削量开始逐步增大,在工件与磨削盘即将分离时,又是90度棱角,接触面积小,磨削量达到最大,从而将工件的待磨面磨成弧形。
作为优化,自适应机构包括沿横向设置的自适应弹簧,以及与磨削电机的机体固接的悬挂臂,悬挂臂通过位于磨削电机上方的转轴与机架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与磨削盘的磨削面平行,自适应弹簧的一端与悬挂臂相对固定设置,自适应弹簧的另一端与机架连接,自适应弹簧的轴线与转轴的夹角大于0°。本优化方案的自适应机构利用自适应弹簧的变形和弹力实现磨削盘的自适应功能,利用悬挂臂的摆动,满足磨削电机的移动要求,实际作业时,由于磨削量的存在,工件会对磨削盘产生一定的推力,自适应弹簧相应地发生变形,使磨削盘始终与工件接触,实现对工件待磨面的连续、高质量磨削;在工件的待磨面出现较高的凸起时,悬挂臂可在工件的推力作用下相应地旋转一定角度,以避免卡阻或过度磨损;整个自适应机构结构简单,并且可以根据工件材质和磨削要求的不同,更换相应参数的自适应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拜罗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有限公司,未经拜罗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745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