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整车的匹配参数优化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174366.5 | 申请日: | 2022-0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216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5 |
| 发明(设计)人: | 颜培磊;刘巨江;邓魁;方维;肖龙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G06F30/2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联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32 | 代理人: | 陈涛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整车 匹配 参数 优化 方法 装置 介质 电子设备 | ||
本公开涉及车辆开发领域,揭示了一种整车的匹配参数优化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分别建立车辆的整车动力学模型、基础试验工况模型和多个系统相关模型,并对所述整车动力学模型和各所述系统相关模型进行参数配置;针对各试验工况分别执行匹配参数优化步骤;根据各试验工况模型对应的所述测试结果和所述整车性能目标,确定整车性能最优指标;若所述车辆在各试验工况下的整车性能指标值均满足所述整车性能最优指标,则完成对所述可调匹配参数的优化。此方法不仅提高了参数优化过程的效率和准确性,也提高了控制系统的鲁棒性,而且能够实现整车层面的性能最优化。
背景技术
在整车开发中,每个系统基于自身开发指标进行实车参数匹配,对于各个系统间的交互,制定相对简单的交互说明来满足扭矩、转速、挡位等交互信号的正确响应,但是缺乏整车层级的匹配参数边界概念,交互要求制定及参数匹配欠缺整车性能最优化的考虑,缺乏整车的仿真结果来指导参数的优化,参数匹配过程相对低效且独立。
发明内容
在车辆开发技术领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车的匹配参数优化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整车的匹配参数优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分别建立车辆的整车动力学模型、基础试验工况模型和多个系统相关模型,并对所述整车动力学模型和各所述系统相关模型进行参数配置,所述参数包括可调匹配参数;
针对各试验工况分别执行匹配参数优化步骤,所述匹配参数优化步骤包括:
为所述基础试验工况模型配置试验工况参数,得到试验工况模型;
获取针对所述试验工况模型设定的整车性能目标,所述整车性能目标与多个性能指标相对应;
重复执行仿真步骤、参数调整步骤和实车测试步骤,直至测试结果满足所述试验工况模型对应的整车性能目标,并结束所述匹配参数优化步骤,所述仿真步骤包括:基于所述整车动力学模型、所述试验工况模型和所述系统相关模型进行仿真,得到仿真结果;所述参数调整步骤包括:根据所述仿真结果和所述整车性能目标调整所述可调匹配参数;所述实车测试步骤包括:基于调整后的可调匹配参数进行实车测试,得到测试结果,并根据对所述测试结果的数据分析结果再次调整所述可调匹配参数;
根据各试验工况模型对应的所述测试结果和所述整车性能目标,确定整车性能最优指标;
若所述车辆在各试验工况下的整车性能指标值均满足所述整车性能最优指标,则完成对所述可调匹配参数的优化。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整车的匹配参数优化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模型建立模块,被配置为分别建立车辆的整车动力学模型、基础试验工况模型和多个系统相关模型,并对所述整车动力学模型和各所述系统相关模型进行参数配置,所述参数包括可调匹配参数;
参数优化模块,被配置为针对各试验工况分别执行匹配参数优化步骤,所述匹配参数优化步骤包括:为所述基础试验工况模型配置试验工况参数,得到试验工况模型;获取针对所述试验工况模型设定的整车性能目标,所述整车性能目标与多个性能指标相对应;重复执行仿真步骤、参数调整步骤和实车测试步骤,直至测试结果满足所述试验工况模型对应的整车性能目标,并结束所述匹配参数优化步骤,所述仿真步骤包括:基于所述整车动力学模型、所述试验工况模型和所述系统相关模型进行仿真,得到仿真结果;所述参数调整步骤包括:根据所述仿真结果和所述整车性能目标调整所述可调匹配参数;所述实车测试步骤包括:基于调整后的可调匹配参数进行实车测试,得到测试结果,并根据对所述测试结果的数据分析结果再次调整所述可调匹配参数;
指标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根据各试验工况模型对应的所述测试结果和所述整车性能目标,确定整车性能最优指标;
判断模块,被配置为若所述车辆在各试验工况下的整车性能指标值均满足所述整车性能最优指标,则完成对所述可调匹配参数的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743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预热、防爆管的井下智能液态二氧化碳防灭火系统
- 下一篇:驾驶前测试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