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于调节取样深度的地质矿产勘查用取土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73713.2 | 申请日: | 2022-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797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刘倩;李强;姜冰;张海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大队(山东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 |
主分类号: | G01N1/08 | 分类号: | G01N1/08;B62D55/065 |
代理公司: | 潍坊中润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66 | 代理人: | 陈继越 |
地址: | 26102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调节 取样 深度 地质矿产 勘查 用取土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于调节取样深度的地质矿产勘查用取土装置,包括车身、上盖,所述上盖固定连接在车身上壁,所述车身内侧下壁设置有主控制单元。本发明,通过使用排土组件先排出待取样深度以上的废土,再采用取样组件进行取样,使得样品比较完整,取样深度较为容易控制,通过动力履带带动车身移动,可以很方便的移动到取样点附近,避免了人力搬运,省时省力,太阳能板接收阳光持续对锂电池包进行充电,使得装置的续航能力大大增加,通过设置锥套和第一锥柄、第二锥柄,取样组件和排土组件可以很方便的进行来回更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质矿产勘查取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调节取样深度的地质矿产勘查用取土装置。
背景技术
地质勘探中泥土取样后带回实验室进行对比化验研究,是最常使用的勘探方法,泥土取样通常是野外作业人员进行的工作。
现有技术中,一般控制取样深度的方法为选用与需要取样深度相符的取样筒进行插入土壤取样,从而可以完成对合适深度的土壤取样,但是这样取样存在着将不需要的土壤也取出来的问题,而且在深度较深的时候,需要非常长的取样筒才行,否则下钻深度大于取样筒深度时,就会使得样本在取样筒内过度压缩,影响该样品的分层形貌,不利于检测,另外,取回的样品长度过长时也不容易从取样筒中取出。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于调节取样深度的地质矿产勘查用取土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取样时将不需要的土壤也取出来的问题,以及在深度较深的时候,样本在取样筒内过度压缩影响该样品的分层形貌、取出的样品长度过长时不容易从取样筒中取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便于调节取样深度的地质矿产勘查用取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和上盖,所述上盖固定连接在车身顶部,所述车身设置有主控制单元;
所述车身两侧设置有用于带动车身移动的行走组件;
所述车身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车身通过第一固定块连接有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连接有取样组件;
所述车身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车身通过第二固定块连接有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二固定环连接有四根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二固定环通过四根电动伸缩杆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设置有两组支撑板,两组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有盖板;
所述底板上表面且位于两组支撑板之间的位置连接有转动组件;
所述转动组件下端设置有排土组件;
所述排土组件、取样组件与转动组件上均设置有用于方便快速拆卸更换的快拆结构;
所述盖板上表面设置有用于排土组件、取样组件工作时提供下压力的下压组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车身内部以及上盖上表面均设置有用于供电的供电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供电结构包括太阳能板和锂电池包,所述太阳能板固定连接在上盖上壁,所述锂电池包固定连接在车身内侧下壁且位于主控制单元一侧,所述锂电池包与太阳能板电连接且设置有充放电保护电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行走组件包括两组动力履带,两组所述动力履带分别设置在车身两侧,两组所述动力履带上均设置有驱动系统。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取样组件包括取样筒、挂销和取样钻头,所述取样筒卡接在第一固定环内壁,所述取样钻头固定连接在取样筒下端,所述取样筒两侧均设置有腰形槽,所述挂销滑动连接在腰形槽内壁,所述挂销两端均贯穿腰形槽和取样筒,所述挂销位于取样筒内部的部分固定连接有挡板。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动组件包括旋转电机和联轴器,所述旋转电机固定连接在底板上表面,所述旋转电机输出轴贯穿底板,所述联轴器与旋转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大队(山东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未经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大队(山东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737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