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磁性金属@石墨烯吸波材料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159163.9 | 申请日: | 2022-0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399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 发明(设计)人: | 江智渊;鲍苏苏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9K3/00 | 分类号: | C09K3/00;H05K9/00;C01B32/186;C01G51/00 |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0 | 代理人: | 张素斌 |
| 地址: | 361005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化学 沉积 法制 磁性 金属 石墨 烯吸波 材料 方法 | ||
一种基于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磁性金属@石墨烯吸波材料的方法,将铁酸钴纳米粒子置于甲烷气氛中,高温条件下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反应,降温后得到磁性金属@石墨烯吸波材料;所述化学气相沉积反应的温度为800~1000℃,反应的时间为1~30min。本发明原位合成磁性金属@石墨烯,不仅能获得致密的多层石墨烯防止磁性金属的氧化,而且有效利用材料的介电损耗,可以制备出应用前景更广泛的吸波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波吸收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磁性金属@石墨烯吸波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吸波材料的研发使用最早开始于军事领域,主要是为了提高战略武器的生存能力,规避雷达的搜索。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大量无线通讯设备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大量电磁波辐射和污染。这使得开发和研制优异的微波吸收材料显得越来越重要。
吸波材料的吸波机理一般是通过介电损耗或磁损耗将入射到材料上的电磁波能量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但是单一的吸收机制难以满足生活及军事要求,因此介电材料和磁性材料的结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两者复合之后不仅具有介电损耗,同时具有磁损耗,有助于阻抗匹配的提高,提升了单一材料的性能,同时可以拓宽吸波材料的应用范围。在现有的复合吸波材料中,磁性金属容易被氧化导致其应用范围不广,使得吸波材料的应用受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基于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磁性金属@石墨烯吸波材料的方法,该方法不仅能有效防止磁性金属的氧化,而且操作简便,产量大,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磁性金属@石墨烯吸波材料的方法,将铁酸钴纳米粒子置于甲烷气氛中,高温条件下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反应,降温后得到磁性金属@石墨烯吸波材料;所述化学气相沉积反应的温度为800~1000℃,反应的时间为1~30min。
所使用的铁酸钴纳米粒子尺寸为150~200nm。
所述铁酸钴纳米粒子的制备如下:将铁盐、钴盐和乙酸铵加入到乙二醇溶液中溶解,再放入水热釜中反应,最后分离,洗涤,干燥。
所述铁盐选自氯化铁、硫酸铁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钴盐选自乙酸钴、硝酸钴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铁盐、钴盐和乙酸铵的摩尔比为1:1:6.5~2:1:13。
所述水热釜反应的温度为180~200℃,反应时间为20~24h。反应温度低于180℃时无法合成铁酸钴颗粒,高于200℃时颗粒均匀性下降。反应时间短于20h时无法合成铁酸钴颗粒,高于24h时颗粒均匀性下降。
所述分离可采用磁铁分离,所述洗涤采用水和乙醇洗涤。
所述化学气相沉积反应的气氛为甲烷或甲烷与氩气的混合气体,气体流量为10~50ml/min。
所述甲烷与氩气的混合气体中,氩气的体积占比不高于50%。
所述化学气相沉积反应升温时间为50~65min。该升温时间由管式炉最快升温速率决定,若升温时间太长会导致最后的磁性金属颗粒团聚严重,不利于吸收电磁波。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技术方案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制备的磁性金属@石墨烯材料不同于其他磁性金属/石墨烯材料,该材料石墨烯由原位下生长,非外部添加,与磁性金属内核紧密结合,能充分保护内核不被氧化,这种材料在构筑新型功能器件或材料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2、本发明制备的磁性金属@石墨烯材料采用高度分散的金属氧化物作为磁性金属源,有效保证磁性金属的占比,有利于该材料在微波吸收领域的应用。且铁酸钴可用其它含铁、钴、镍元素的金属氧化物替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5916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