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危废回转窑用刚玉碳化硅复合砖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56190.0 | 申请日: | 2022-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53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发明(设计)人: | 张林;刘忠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朗耐德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101 | 分类号: | C04B35/101;C04B35/64;F27D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栈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0 | 代理人: | 胡颖 |
地址: | 214205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转 刚玉 碳化硅 复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危废回转窑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危废回转窑用刚玉碳化硅复合砖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复合砖包括重质层和隔热层,所述重质层的原料组成百分比为,40%~60%的棕刚玉、30%~35%的碳化硅、3%~6%的红柱石、3%~8%的粘土。将重质层的各原料按比例混合得到重质粉料,并将其放入模具中压制成重质粉块,再将隔热层的各原料按比例混合得到隔热粉料,随后将隔热粉料包覆在重质粉块后再次放入模具中压制成复合粉块,然后烧结成型冷却后得到复合砖,具有耐火度和隔热效果,同时质量稳定,避免了重质砖和隔热砖互相挤碎、容易出现掉砖现象,从而导致了使用寿命短、稳定性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危废回转窑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危废回转窑用刚玉碳化硅复合砖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危废回转窑在工业焚烧废物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为80%以上,可同时或单独焚烧各种危废固体、液体、半固态胶体和盐类残渣等,是危废焚烧系统中主要设备,其使用周期长短和散热损失大小均受表面耐火材料性能影响较大。
常见的回转窑耐火砖在使用时,一般采用重质砖和轻质隔热砖复合砌筑应用在回转窑上降低筒体表面的温度,有效减少回转窑筒体热辐射损耗,有利于减少回转窑筒体变形和延长筒体和设备整体寿命,但同轴砌筑的重质砖和隔热砖之间稳定性差,服役到后期两者之间会出现间隙,造成重质砖和隔热砖互相挤碎、滑移等,容易出现掉砖现象,从而导致了使用寿命短、稳定性低的问题,不能满足回转窑耐火砖的工作要求,为此提出一种危废回转窑用刚玉碳化硅复合砖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危废回转窑用刚玉碳化硅复合砖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危废回转窑用刚玉碳化硅复合砖及其制备方法,包括重质层和隔热层,所述重质层的原料组成百分比为,40%~60%的棕刚玉、30%~35%的碳化硅、3%~6%的红柱石、3%~8%的粘土、1%~3%活性氧化铝微粉、3%~8%的减水凝固剂,所述隔热层的原料组成百分比为,35%~65%的刚玉空心球、25%~60%的轻质莫来石骨料、5%~10%的氧化铝粉。
优选的,所述重质层的厚度为250~350mm,所述棕刚玉的粒径为2~4mm,所述碳化硅的粒径为0.045~0.075mm,所述红柱石的粒径为1~2mm,所述粘土的粒径为0.03~0.06mm,所述活性氧化铝微粉的粒径为3~8μm,所述减水凝固剂的比重为1.0~1.4g/cm3,通过调配各原料粒径大小对重质层的性能进行调整。
优选的,所述棕刚玉的体积密度为3.3~5.2g/cm3,所述碳化硅的体积密度为2.6~4.4g/cm3,所述红柱石的体积密度为1.2~3.3g/cm3,所述粘土的体积密度为2~4g/cm3,通过调配各原料体积密度对重质层的性能和厚度进行调整。
优选的,所述隔热层的厚度为150~250mm,所述刚玉空心球的粒径为1~3mm,所述轻质莫来石骨料的粒径为1~3mm,所述氧化铝粉的粒径为0.5~0.8mm,通过调配各原料粒径大小对隔热层的性能进行调整。
优选的,所述刚玉空心球的体积密度为2~4g/cm3,所述轻质莫来石骨料的体积密度为3~6g/cm3,所述氧化铝粉的体积密度为2.8~5g/cm3,通过调配各原料体积密度对隔热层的性能和厚度进行调整。
优选的,所述隔热层的六个外表面均设置有“﹁”形状的对接块,所述对接块的原料组成百分比为,40%~65%的轻质刚玉颗粒、35%~40%的红柱石粗粉、0%~25%的氧化铝颗粒、5%~10%的黏合剂。
优选的,所述对接块的截面厚度为20~30mm,所述轻质刚玉颗粒的粒径为1.5~3mm,所述红柱石粗粉的粒径为1.3~2.8mm,所述氧化铝颗粒的粒径为0.8~1.3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朗耐德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朗耐德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561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自动化工业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钻孔灌注桩桩头钢筋保护套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