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座舱的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46274.6 | 申请日: | 2022-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077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王专成;谢文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雄狮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雄狮汽车科技(南京)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00 | 分类号: | B60N2/00;B60N2/90;B60N2/56;B60Q9/00;B60H1/00;B60R22/48;B60R16/023;B60R16/037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吴婷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座舱 控制 方法 装置 车辆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汽车座舱的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检测车辆的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是否有乘员;在检测到前排座椅和/或后排座椅有乘员时,根据汽车座舱的当前乘员分布情况和当前环境参数生成目标车控指令;根据目标车控指令控制有乘员的座舱对应的环境调控装置工作的同时,对每个乘员进行乘车提醒和/或开启对应的娱乐设备。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通过汽车主控台针对乘员分布对汽车座舱进行人为调控,从而易分散驾驶员注意力,影响正常驾驶,导致发生交通事故,安全性较低,使用体验较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座舱的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当前,越来越多的新能源类型智能汽车产品进入市场,这些智能汽车除了拥有最初的驾驶系统,用于控制、显示相关的车辆信息,还集成了另外一套智能操作系统(以Android为主),用于提供辅助驾驶、娱乐以及信息等工具功能,从而组成了智能座舱。
相关技术中,大多数汽车都是通过用户主动控制座舱中的硬件按钮或者智能终端中应用软件的功能按键来实现相关功能,如空调、后排显示器等,智能化水平极低,尤其对于后排乘客,大部分功能仍需前排人员通过汽车主控台对汽车座舱进行人为操作,容易造成驾驶人员分散注意力,影响正常驾驶,导致发生交通事故,智能化较低,亟待改进。
申请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座舱的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通过汽车主控台针对乘员分布对汽车座舱进行人为调控,从而易分散驾驶员注意力,影响正常驾驶,导致发生交通事故,安全性较低,使用体验较差的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座舱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检测车辆的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是否有乘员;在检测到所述前排座椅和/或所述后排座椅有乘员时,根据汽车座舱的当前乘员分布情况和当前环境参数生成目标车控指令;以及根据所述目标车控指令控制有乘员的座舱对应的环境调控装置工作的同时,对每个乘员进行乘车提醒和/或开启对应的娱乐设备。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车辆的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是否有乘员,包括:采集所述汽车座舱的实际乘员图像、受力信息和/或红外检测信息;根据所述实际乘员图像、所述受力信息和/或所述红外检测信息判定是否有所述乘员,并且识别所述当前乘员分布情况。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汽车座舱的当前乘员分布情况和当前环境参数生成目标车控指令,包括:获取所述汽车座舱的乘员数量;根据所述当前乘员分布和所述乘员数量确定所述环境调控装置的目标工作参数;根据所述当前乘员分布情况和所述当前环境参数生成所述环境调控装置的开启指令的同时,结合所述乘员数量生成所述环境调控装置的工作参数;由所述开启指令和所述工作参数得到所述目标车控指令。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判断所述乘员数量是否大于预设数量;在超出所述预设数量时,控制所述车辆的报警装置进行报警,和/或控制所述车辆的车载显示屏进行超员显示。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在检测到所述后排座椅未有所述乘员时;判断所述后排座椅对应的环境调控装置和/或所述娱乐设备是否开启;如果所述所述后排座椅对应的环境调控装置和/或所述娱乐设备开启,则关闭所述后排座椅对应的环境调控装置和/或所述娱乐设备。
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座舱的控制装置,包括: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车辆的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是否有乘员;生成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前排座椅和/或所述后排座椅有乘员时,根据汽车座舱的当前乘员分布情况和当前环境参数生成目标车控指令;以及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车控指令控制有乘员的座舱对应的环境调控装置工作的同时,对每个乘员进行乘车提醒和/或开启对应的娱乐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雄狮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雄狮汽车科技(南京)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芜湖雄狮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雄狮汽车科技(南京)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462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