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冷装置、蓄冷排灌装装置及蓄冷式车厢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43351.2 | 申请日: | 2022-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405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7 |
发明(设计)人: | 胡宏利;张贝;童山虎;石志国;田澎;廖良金;刘顺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3/00 | 分类号: | F25D3/00;F28D20/02;F28F9/00;B62D33/0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王振珍 |
地址: | 05143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蓄冷排 灌装 蓄冷式 车厢 | ||
1.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蓄冷排,所述蓄冷排包括:
第一集液管,具有充液口;
多个蓄冷管,沿所述第一集液管的轴向排列设置,所述蓄冷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液管连通,另一端封闭且在邻近封闭端的位置开设有液位观察孔,所述第一集液管内腔和所述蓄冷管内腔连通且形成相变储能材料容纳腔;
多个密封件,一一对应地设于所述液位观察孔;
多个载冷管,同轴穿设于对应的所述蓄冷管,所述载冷管的一端沿径向贯穿所述第一集液管,另一端贯穿所述蓄冷管的封闭端;
第二集液管,与多个所述载冷管贯穿所述第一集液管的一端均连通;以及
第三集液管,与多个所述载冷管贯穿所述蓄冷管封闭端的一端均连通,所述第二集液管、所述载冷管和所述第三集液管形成供载冷剂流动的通道;
所述蓄冷装置还包括:
冷却管道,具有冷却腔,以及分设于所述冷却腔两端且与所述冷却腔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蓄冷排设于所述冷却腔内;以及
风机,设于所述进风口或所述出风口;
所述蓄冷装置还包括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蓄冷排或所述冷却管道连接,用以使所述蓄冷排在竖直平面内旋转,或者带动所述冷却管道和所述蓄冷排一同在竖直平面内旋转;
所述蓄冷管的内腔沿轴向形成有第一蓄冷腔和第二蓄冷腔,当所述蓄冷管竖向设置时,所述第一蓄冷腔和所述第二蓄冷腔其中之一用于容纳固态的相变储能材料,其中另一用于容纳融化后成液态的相变储能材料;
所述第一蓄冷腔和所述第二蓄冷腔内均设有多个隔板,所述隔板内孔壁与所述载冷管的外壁连接,所述隔板的外周壁与所述蓄冷管的内壁连接,所述隔板的外周壁开设有多个贯穿自身厚度的过流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道形成所述冷却腔的内壁设有多个安装槽,每个所述蓄冷管的外壁均设有与所述安装槽插接配合的第一翅板,相邻的两个所述蓄冷管的所述第一翅板和所述冷却管道的内壁围合形成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连通的冷却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冷管位于所述第一蓄冷腔和所述第二蓄冷腔的外壁均沿轴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二翅板,单个所述第二翅板环绕所述载冷管的周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蓄冷排或所述冷却管道连接的减震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包括:
外壳,内部具有安装空间;
支撑板,沿水平方向设于所述外壳内,将所述外壳的安装空间分隔为上下两个第一滑动腔,以及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滑动腔的一端,并与两个所述第一滑动腔均连通的第二滑动腔;
两个第一滑块,分别可滑动地设于两个所述第一滑动腔内,且朝向所述第二滑动腔的一侧均具有第一斜面;
至少两个弹性件,分别设于两个所述第一滑动腔内,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一滑动腔远离所述第二滑动腔的内壁;
导向杆,垂直于所述第一滑块的滑动方向穿设于所述第二滑动腔;以及
第二滑块,一端与所述蓄冷排或所述冷却管道连接,另一端容置于所述第二滑动腔内,所述导向杆穿设于所述第二滑块且与所述第二滑块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滑块具有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斜面抵接的两个第二斜面;
当所述第二滑块沿所述导向杆滑动时,所述第二滑块能够推动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滑块向远离所述第二滑动腔的方向滑动,其中另一个所述第一滑块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向靠近所述第二滑动腔的方向滑动。
6.蓄冷排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对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蓄冷排灌装相变储能材料,包括:
底座;
第一支撑梁,设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一支撑梁用于对所述蓄冷排邻近所述液位观察孔的一端进行支撑;
调节杆,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梁,且在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梁的方向上依次开设有多个第一调节孔;
第二支撑梁,可滑动地设于所述调节杆,且具有第二调节孔,所述蓄冷排远离所述液位观察孔的一端被限位于所述调节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梁所围合空间内;
插销,穿设于所述第二调节孔和所述第一调节孔。
7.蓄冷式车厢,其特征在于,包括:
保温车厢;以及
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蓄冷装置,所述蓄冷装置设于所述保温车厢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4335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