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抗弯折金属家具材料铸造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26537.7 | 申请日: | 2022-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255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柳和;陈晓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智义(文安县)家具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00 | 分类号: | B22C9/00;C22C30/02;C21D1/26;C21D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奇眸智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61 | 代理人: | 游玉香 |
地址: | 0658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抗弯折 金属 家具材料 铸造 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强度抗弯折金属家具材料铸造工艺,涉及金属材料铸造技术领域。一种高强度抗弯折金属家具材料铸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熔炼;S2.烧结;S3.冷却;S4.浇铸;S5.退火、淬火和回火。通过铁、锰、铬、锆、碳、氮化硅、铼、铪、铜、镍、钴、钨、钼和纳米碳化硅相互熔合作为金属家具的材料,有效的丰富了金属家具材料的性能,同时使金属家具材料具有高强度和高抗弯折强度,有效的提高了金属家具的使用寿命,通过对混合材料的熔炼实现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的混合,在烧结的作用下使混合物具有更好的密封性,并在氮气的保护作用下更易于对合金表面氧化度的控制,通过退火、淬火和回火强化合金的强度和抗弯折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材料铸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强度抗弯折金属家具材料铸造工艺。
背景技术
金属家具所用的金属材料,通过冲压、锻、铸、模压、弯曲、焊接等加工工艺可获得各种造型,用电镀、喷涂、敷塑等主要加工工艺进行表面处理和装饰,金属家具连接通常采用焊、螺钉、销接等多种连接方式组装、造型,金属的主要构成部件大都采用各种优质薄壁碳素钢管材、不锈钢管材、钢金属管材、木材、各类人造板、玻璃、石材、塑料、皮革等。
然而,在现阶段存在的金属家具材料中,普遍存在强度和抗弯折强度不高的问题,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易出现金属家具材料断裂和变形的问题,从而直接影响了金属家具的使用寿命,同时,在现阶段普遍的金属家具铸造的过程中,均采用普通钢材或不锈钢材,因此,在铸造的过程中,难以提高其强度和抗弯折强度。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强度抗弯折金属家具材料铸造工艺,解决了强度不足和抗弯折强度不足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高强度抗弯折金属家具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铁20~30份、锰15~18份、铬12~15份、锆5~8份、碳10~13份、氮化硅8~10份、铼5~8份、铪5~8份、铜12~15份、镍15~18份、钴8~10份、钨8~10份、钼8~10份和纳米碳化硅6~8份。
优选的,一种高强度抗弯折金属家具材料铸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熔炼
按照上述重量份的材料,将二分之一的铁、三分之一的碳、全部的铜、全部的锰、二分之一的铪和二分之一的镍放入熔炼炉中,将熔炼炉的温度上升至800℃~1100℃,并进行保温处理,待上述所添加至熔炼炉中的材料均熔化后,将剩余二分之一的铁、三分之二的碳、二分之一的铪和二分之一的镍依次加入至熔炼炉中,随后以1.5℃~3.5℃/min的速度将熔炼炉的温度上升至900℃~1150℃,并进行保温处理,待熔炼炉中的材料均熔化后,以1.0℃~2.0℃/min的速度将熔炼炉的温度上升至1200℃~1350℃,随后将全部的锆、铼、钴、钨和钼依次加入熔炼炉中,并进行保温处理,直至熔炼炉中的材料完全熔化;
S2.烧结
将上述全部熔化的混合物材料冷却后转移至烧结炉中,以3.0℃~4.5℃/min的速度将烧结炉内温度提升至1050℃~1100℃,随后进行保温处理,待烧结炉内混合材料稳定后,向烧结炉内通过氮气,并以1.0℃~1.5℃的速度将烧结炉内的温度提升至1300℃~1350℃,随后持续通入氮气并对烧结炉进行保温处理;
S3.冷却
待上述保温处理完成后,持续对烧结炉中通入氮气,并以5℃~6℃/min的速度将烧结炉内的温度降低至1200℃~1250℃,随后进行保温处理,待保温处理完成后,以6℃~7℃/min的速度将烧结炉内的温度降低至1000℃~1050℃,然后将全部的氮化硅和纳米碳化硅依次加入至烧结炉中,并进行保温处理;
S4.浇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智义(文安县)家具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智义(文安县)家具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265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