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杜鹃属物种鉴定的引物、试剂盒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07971.0 | 申请日: | 2022-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108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夏静;郑夏生;李楚源;张慧晔;李淑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Q1/685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广州广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65 | 代理人: | 万志香;曾银凤 |
地址: | 51051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杜鹃 物种 鉴定 引物 试剂盒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杜鹃属物种鉴定的PCR扩增引物、试剂盒以及方法,所述引物选自以下至少一对:SEQ ID NO.19与SEQ ID NO.20所示序列,或其互补序列;SEQ ID NO.21与SEQ ID NO.22所示序列,或其互补序列。本发明的通过找到适合杜鹃花属的鉴定的方法,获得能签别杜鹃花属的目的核酸位置,并设置了理想的引物,从而能实现对杜鹃花属物种间的有效鉴别。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物种鉴定领域,具体地,涉及用于杜鹃属物种鉴定的引物、试剂盒和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中药鉴别方法主要包括基原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这四种方法主要依据药材的表型特征进行鉴定,而这些特征往往不仅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更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阶段、外部环境条件、人类活动(如引种驯化、加工炮制)等有密切关系,从而具有很大的变异性和可塑性,也因此需要鉴定人员大量的积累和总结,导致该方法存在主观性强、重复性和稳定性差等缺点。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鉴定的渗透与发展,基于DNA序列的分子鉴定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该方法与传统的中药鉴定方法相比较,通用性强、鉴定结果重复性好、数据容易整合、便于标准化推广。
中药分子鉴定技术主要包括3大类:一是基于PCR的DNA指纹技术,如RAPD等,该方法不需具备种属特异性,不同的物种基因组可使用同一套引物分析,但RAPD对反应条件非常敏感,实验结果重复性较差;二是基于分子杂交的DNA鉴定技术,如RFLP,该方法所需DNA量较大且对纯度要求较高;三是基于序列分析的DNA鉴定,如DNA条形码等技术,是目前中药鉴定中研究和应用最多的方法。
DNA条形码技术可以与全球生物DNA条形码数据库整合,进行检索并准确鉴定,同时针对药材及基原的任何部位,都具有非常好的适用性和重复性。根据研究对象的DNA信息是否已知,基于PCR的分子鉴定技术分为随机简单限定引物PCR标记技术和特征引物的PCR标记技术,前者可通过特异条带法和聚类分析法实现中药材的准确鉴定,后者则需要获得特异性鉴别条带。位点特异性PCR技术属于后者,在《中国药典》(2010版)已经收录,目前在石斛、紫苏等植物来源的中药材鉴别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其方法原理简单概括如下:首先针对已知待鉴别中药与混伪品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在确定正品的特异变异位点后,设计引物是将该位点的互补碱基设计在引物3‘端的最末端,这样正品可以扩增出特异性突变位点的基因扩增片段,但混伪品不能,从而实现真伪鉴别(韩建萍,宋经元,姚辉,等.中药材DNA条形码鉴定的基因序列比较[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08):1056-1061)。
DNA条形码技术基于通用的DNA片段和充分样本取样,通过两两比较种类变异和中间变异的Barcoding Gap(遗传间隔),对物种进行区分。陈士林等学者建立了以ITS2为核心序列、trnH-psbA为补充序列的植物类药材DNA条形码鉴定体系。中国植物条形码研究组分析发现,ITS与matK、rbcL和psbA-trnH三个叶绿体DNA条形码片段任一组合可有效区分70-79%的物种(郑硕理,田晓玲,黄承玲,等.结合分子手段和形态分析验证大白杜鹃与马缨杜鹃的自然杂交[J].生物多样性,2017,25(06):627-637.)。
中国是世界杜鹃花的起源和分布中心,杜鹃花野生资源品种丰富,光是特有种就有409种。但杜鹃花属植物种类繁多,部分种间亲缘关系较近,且自然界普遍存在自然杂交现象(刘仁林,曹利民,肖红.新变种上犹杜鹃的ITS分子标记证据分析[J].广西植物,2009,29(05):576-580),导致一些物种形态特征及其相似,采用传统形态分类法也难以科学界定种、亚种、变种自和杂交种。目前,杜鹃属分子鉴别研究还薄弱,多集中在非药用品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079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