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早停机制的左心室肥大检测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04138.0 | 申请日: | 2022-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19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发明(设计)人: | 姜红;刘明;于鹏;朱俊江;陈广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数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62;G06N3/04;G06N3/08;A61B5/00;A61B5/346 |
代理公司: | 苏州知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99 | 代理人: | 马刚强 |
地址: | 200032***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深度 学习 机制 左心室 肥大 检测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早停机制的左心室肥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采集病人处于静息状态下的12导联心电信号得到训练集;
S2,判断每条心电信号,若为非左心室肥大,则心电标签向量为[0],若心电信号为左心室肥大,则心电标签向量为[1],每条心电信号分别对应一个心电标签向量后形成标签集;
S3,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所述标签集进行训练得到训练模型;
S4,依次输入12个导联的心电信号到训练好的训练模型,训练模型根据该心电信号预测出心电标签向量;若输出大于0.5,则判定该心电信号为左心室肥大;若输出不大于0.5,则判定该心电信号为非左心室肥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度学习早停机制的左心室肥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具体包括:采集不少于22000条处于静息状态下病人的12导联心电信号,采样频率为500hz,每条心电信号的长度为10s,将这些数据作为数据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度学习早停机制的左心室肥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1之后且在S2之前还包括:对训练集中的每一条心电信号进行预处理,进行小波函数去噪声,其次将滤完波后的每一条心电信号按照导联顺序重新拼接到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度学习早停机制的左心室肥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具体包括:每条心电信号都经过至少两名专业的心内科医生确定心电标签,若是两名心内科医生的意见不一致,则通过第三名心内科医生确定该心电数据的心电标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度学习早停机制的左心室肥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为:第一卷积层,第一池化层,第二卷积层,第二池化层,第三卷积层,第三池化层,第四卷积层,第四池化层,第一全连接层,第二全连接层;
其中,第一卷积层为16个步长为1大小均为8的一维卷积核,第二卷积层为32个步长为1大小均为8的一维卷积核,第三卷积层为64个步长为1大小均为4的一维卷积核,第四卷积层为128个步长为1大小均为2的一维卷积核。第一池化层,第二池化层,第三池化层,第四池化层都采用最大池化,核的大小和步长均为2。
将第四池化层输出的结果通过第一层神经元个数为128全连接层,激活函数为ReLU函数;将第一全连接层的输出的结果,输入神经元个数为1的第二层全连接层,激活函数设定为Sigmoid函数,卷积神经网络输出为一个预测的心电标签向量[hw]。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度学习早停机制的左心室肥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训练步骤为:
(1)初始化卷积神经网络权重和偏移;
(2)更新权重和偏移;
(3)判断当前状态满足以下条件时则停止:(a)达到已经设定的一个很大的循环次数;(b)准确率连续10次循环未上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深度学习早停机制的左心室肥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新权重和偏移的算法为随机梯度下降算法、Adam算法、RMSProp算法、Adagrad算法、Adadelta算法或Adamax算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数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数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0413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