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干眼的药食同源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03717.3 | 申请日: | 2022-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444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师冰;曹国丽;张天财;余汪平;孙敏;于雅静;谢章巧;李东娴;牛延菲;曹红云;徐怡;张炜;郭琰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药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6/8984 | 分类号: | A61K36/8984;A61P27/02;A23L33/105;A23L33/10;A23L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111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同源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干眼的药食同源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包括黄精4~30重量份、陈皮1~20重量份、决明子4~30重量份、蒲公英4~30重量份、茯苓4~30重量份、石斛3~24重量份、葛根4~30重量份、玫瑰花1~12重量份,其余为常用固体或液体制剂所需的辅料。可以制成固体制剂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丸剂、散剂;可以制成液体制剂如饮料、糖浆剂、合剂。本发明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组方,发挥健脾利湿、清热明目、养阴清肺、宽中解郁的作用,改善脾胃失运、清阳不升、湿热内蕴、肺阴不足的身体状况,达到治疗脾胃湿热型干眼或肺阴不足型干眼所致的眼睛干涩、眼睛红痒痛、眼睛异物感、眼睛畏光、眼眵增多、眼睛易疲劳、眼睑重坠、口干或黏腻、胸腹胀满等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健脾利湿、清热明目、养阴清肺、宽中解郁功能的治疗干眼的组合物,是以食品(同时也是中药材)为原料制备的食品或药品,属于食品、保健品和药品领域。
背景技术
眼睛作为人类获取80%信息的来源,是生活、工作中最为疲惫的器官。随着科技发展,随着可视化的工具发展应用,人们对眼睛的过度使用和不卫生使用,导致了眼疾频发,眼健康的问题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人类生存质量的三大问题之一。
干眼是影响视觉与生活质量最常见的眼表疾病,全球发病率为13%~33%,我国发病率约21%~30%。每天在电脑前工作3小时以上以及长时间戴隐形眼镜的人中,90%的人都患有干眼,而且随着智能手机普及、从事电脑工作的人越来越多,干眼患者人数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上升。
因用眼过度人群平时不知道如何养护眼睛,干眼患者不知道应如何进行患眼护理,常使病变发展加速,加之此类患者常被忽视或误诊,经常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诊治,甚至被给予错误的治疗,导致病情加重或恶化,为健康埋下隐患。
在西医学中,干眼为多因素引起的慢性眼表疾病,是由泪液的质、量及动力学异常导致的泪膜不稳定或眼表微环境失衡,可伴有眼表炎性反应、组织损伤及神经异常,造成眼部多种不适症状和(或)视功能障碍。该疾病具有形成的积累性、治疗的长期性的特点。治疗常采用的方法有人工泪液滴眼(含多种添加剂的人工泪液、润滑液)、刺激泪液分泌药物(溴苄环己胺类、胆碱能类、章鱼唾腺精类等),但是该方法只能治标,没有对病因进行治疗。病因治疗药包括抗生素类药物、免疫调节剂、激素类药物、补充维生素类药物,但是这类药物多为化学药,副作用大,不能长期使用。手术治疗包括隐静脉移植行腮腺管结膜成形术、泪腺造瘘术、泪小点封闭术等,但均为创伤性的治疗方法。
在中医学中,干眼属“白涩症”、“神水将枯”范畴。《灵枢·营卫生会》中载:“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认为三焦是机体通行诸气、运行水谷精微及水液的通道,其通行的气、血、津液是泪液化生的物质基础,因而三焦功能失调是干眼发病的重要原因,主要责之上焦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治疗原则是整体调整三焦。
现代人中青年人多因暴饮暴食,过食肥甘厚味,或饮酒无度,或熬夜,或生活不规律,损伤脾胃,脾为后天之本,脾胃运化失职,清阳不升,气血津液不能上乘于目;脾失健运,湿热内蕴,耗伤津液,脾虚致肺气生化不足,耗损肺阴,肺失宣降,气机不利,津液不能上荣于目;气机阻滞,阻遏清阳不升,则水谷精微不能输布于眼;气机阻滞,日久肝失调和,肝血化生泪液不足,目珠失于濡润;脾胃失调,气血生化不足,日久肾失荣养,肾主津液,津液生化不足,目失津液濡润。中青年人干眼病因病机多集中于中焦和上焦,因而脾胃湿热型、肺阴不足型干眼多见于中青年人。治疗原则为健脾利湿、养阴清肺,整体调整三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药物研究所,未经云南省药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037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