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袋混凝土纵向围堰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87826.0 | 申请日: | 2022-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390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杜震宇;陈军;刘跃;谢金元;张清琼;刘道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04 | 分类号: | E02D19/04;E02D15/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成杰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纵向 围堰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袋混凝土纵向围堰结构及施工方法,属于水利水电工程领域。本发明中的模袋混凝土纵向围堰结构,包括位于岸边的混凝土平台,混凝土平台内预埋有悬臂梁,悬臂梁相对于混凝土平台具有朝向河道内伸出的悬伸段,悬臂梁沿着河道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多根,悬臂梁的悬伸段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架,固定框架的下端插入河底,固定框架的内部设置有模袋混凝土,模袋混凝土沿着河道长度方向设置,模袋混凝土与混凝土平台之间的区域设置有回填混凝土。混凝土平台、悬臂梁、钢框架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由钢框架作为模袋混凝土的刚性支撑,充分保证整体结构的可靠性,在深度、流速均较大的河道中能够有效拦挡水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袋混凝土纵向围堰结构及施工方法,属于水利水电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为形成相对静水区或直接在干基坑内施工,常需修建围堰以拦挡水流,按照与水流方向的角度,围堰常分为横向和纵向两种,目前传统纵向围堰常采用土石围堰、混凝土围堰等型式,当河道内水深较深,且流速较大时,对土石围堰而言,根据泥沙的起动公式,土石围堰抛投料的起动流速常与河道水深及流速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土石围堰常存在体型较大,抛投料的损失量较大,经济性不好甚至可能在深水区域直接难形成等问题,而对混凝土围堰而言,存在混凝土基础难以深入基岩且施工防渗结构特别困难等问题。
另一方面,模袋混凝土技术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从国外引进的一项现浇混凝土新技术,它采用织物模袋做软模具,通过混凝土泵将砂浆或混凝土充灌进模袋成型,起到护坡、护底等作用。它具有整体性好、耐久性好、地形适应性强、施工速度快、省工省时,并可以在水下铺设充灌施工等特点,可以应用在道路、水库、河渠、海堤、港湾等工程上,但应用在围堰工程上还基本没有。
为充分利用模袋混凝土的优良性能,且旨在解决常规围堰在深度、流速均较大的河道中难以形成等其他问题,需创造开发出一种新型的围堰结构,使其能在深度、流速均较大的河道中能够拦挡水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模袋混凝土纵向围堰结构,使其能在深度、流速均较大的河道中能够拦挡水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模袋混凝土纵向围堰结构,包括位于岸边的混凝土平台,混凝土平台内预埋有悬臂梁,悬臂梁相对于混凝土平台具有朝向河道内伸出的悬伸段,悬臂梁沿着河道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多根,悬臂梁的悬伸段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架,固定框架的下端插入河底,固定框架的内部设置有模袋混凝土,模袋混凝土沿着河道长度方向设置,模袋混凝土与混凝土平台之间的区域设置有回填混凝土。
进一步的是:固定框架包括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第一立柱的下部和第二立柱的下部均垂直插入河底,第一立柱的上部和第二立柱的上部均与悬臂梁固定连接,位于相邻两根悬臂梁上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围成一个容纳模袋混凝土的空腔;同一根悬臂梁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相邻两根悬臂梁的第一立柱之间、相邻两根悬臂梁的第二立柱之间均通过连接梁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是:第一立柱设于悬臂梁的端部,第二立柱位于第一立柱与混凝土平台之间的区域;第一立柱和悬臂梁采用工字钢,第二立柱采用槽钢,连接梁采用角钢。
进一步的是:第一立柱设于悬臂梁的端部,第二立柱位于第一立柱与混凝土平台之间的区域;第二立柱与混凝土平台之间预留0.5~2.0m宽度。
进一步的是:第二立柱与浇筑的水下混凝土之间设置有连接钢筋。
进一步的是:位于相邻两根悬臂梁上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构成一组立柱,每组立柱的下部用钢绳套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是:模袋混凝土的底部设置有块石固脚结构。
进一步的是:模袋混凝土的顶部设置有混凝土压顶结构。
进一步的是:在模袋混凝土的模袋内沿长度方向均匀设置多根连接绳,通过连接绳与固定框架上的固定绳连接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878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承载装置及半导体工艺设备
- 下一篇:肺癌患者呕吐护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