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精叶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78979.9 | 申请日: | 2022-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498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罗禹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B37/00 | 分类号: | C08B37/00;A23L2/52;A23L33/125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周东呈 |
地址: | 646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黄精 多糖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精叶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属于植物多糖领域,该多糖是提取自滇黄精、黄精或多花黄精的叶的一种或多种,该多糖分子量为44.7kDa,主要由六种单糖组成,摩尔比为:半乳糖35~41%,阿拉伯糖28~34%,葡萄糖21~25%,木糖2~5%,鼠李糖1~3%,甘露糖1~3%。该多糖可用于制备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功能的保健食品或饮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多糖领域。
背景技术
中药黄精是中国著名的药食两用植物之一。《中国药典》2020版收载了滇黄精、黄精和多花黄精品种。古籍《名医别录》中记载黄精性味甘平,入脾、肾、肺经,具有补气养阴、润肺益肾等功能。现代研究也表明,黄精具有提高免疫、预防肿瘤、降低血糖和血脂等药理作用。多糖是黄精化学成分中的重要活性成分,具有降血脂血糖、提高免疫力、抗癌等功效。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大多数的研究和开发应用主要着眼于黄精根部。关于黄精茎叶的多糖,则几乎没有研究以及文献报道。一般植物茎叶的多糖含量较根部低,难以提取纯度高的多糖,并且脱色困难。生产实践表明,采集一吨黄精根部药材会产生约400公斤茎叶的副产物,一般做丢弃处理,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因此,为有效提高黄精药材的综合利用价值,获取更大的经济收益,对黄精茎叶的开发利用很有必要。在黄精茎叶中,茎的比重很低,并且多糖含量极低,所以本发明主要是对黄精叶的多糖进行提取。
申请号201110360706.5公开了一种从黄精茎叶中提取黄精多糖的方法,其工艺流程是原料精选、粉碎、超声提取、压滤、超滤、浓缩、层析、微滤分离、真空干燥,其有益效果是从黄精茎叶中提取黄精多糖,得到了一个新的提取来源,可使黄精多糖纯度的达75-95%。该发明的不足之处是所得的多糖没有经过脱色、脱蛋白和凝胶柱层析,为多种多糖混合物,纯度最高仅可能达到95%,也没有对所得多糖进行结构测定。本发明涉及的多糖经过脱色、脱蛋白、纤维素柱层析和凝胶柱层析,为单一纯净多糖,纯度实测为98%以上,并且对多糖的各个结构参数进行了测定描述,也对该多糖的生物活性进行了试验。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当中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公开了一种黄精叶多糖,是提取自滇黄精Polygonatumkingianum、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或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的叶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的多糖分子量为40~50kDa,由六种单糖组成,摩尔比为:半乳糖35~41%,阿拉伯糖28~34%,葡萄糖21~25%,木糖2~5%,鼠李糖1~3%,甘露糖1~3%。具体的摩尔比为:半乳糖38.91%,阿拉伯糖31.21%,葡萄糖23.24%,木糖3.21%,鼠李糖1.75%,甘露糖1.68%。以同样方法提取出的黄精根部的多糖,其单糖组成为甘露糖50.2%,葡萄糖39.7%,半乳糖5.3%,阿拉伯糖4.1%。可见黄精根部多糖与叶部多糖的单糖组成有较大的差异。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公开了该黄精叶多糖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取干燥黄精茎叶,用水热提后醇沉,将沉淀脱色脱蛋白后得到粗多糖;
(2)粗多糖用DEAE纤维素层析柱纯化、不同梯度的NaCl溶液洗脱,收集多糖富集部分;
(3)多糖富集部分在Sephadex G交联葡聚糖凝胶柱上继续纯化,不同梯度的NaCl溶液洗脱,收集单峰组分,浓缩,得黄精叶多糖。
在脱色工艺研究中比较了十种脱色材料,确定脱色的具体步骤为:采用HPD-5000,NKA-9或DM130大孔树脂动态吸附,上样浓度为5~30mg/mL,上样量为4~8BV,流速为2~6BV/h。
在优选的方案中,脱色工艺的具体参数优选为:采用HPD-5000大孔树脂动态吸附,上样浓度为15mg/mL,上样量为6BV,流速为4BV/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医科大学,未经西南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789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