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升织物透气性的打印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75476.6 | 申请日: | 2022-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210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唐涛;任建平;陈艳;黄中琨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汉森软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12 | 分类号: | G06F3/12;G06T1/00;G06T7/11;G06T7/90;D06P5/30 |
代理公司: | 成都恪睿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03 | 代理人: | 陈兴强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升 织物 透气性 打印 控制 方法 装置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打印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提升织物透气性的打印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打印图像;将待打印图像分为第一打印区域和第二打印区域;从第一打印区域中选取第三打印区域;其中,第三打印区域包括多个相互不连通的区域,第三打印区域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打印区域,记第一打印区域中除第三打印区域外的区域为第四打印区域;设置第三打印区域的指定打印耗材用量为零,以及设置第四打印区域的指定打印耗材用量不为零;使用指定打印耗材进行铺底打印。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需要使用指定打印耗材进行铺底的区域选取第三打印区域,并仅该区域外的第四打印区域进行铺底打印,即保证了打印的质量,又能有效提升透气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升织物透气性的打印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半色调技术是指用少量的色彩将一幅连续色调图像(如灰度图像或彩色图像)量化为一幅二值图像或是只有少数几种色彩的彩色图像,并且量化后图像在一定距离的视觉效果和原始图像相似的技术。众所周知,数字半色调技术是指基于人眼视觉特性和图像呈色特性,利用数学、计算机等工具,在单色/多色二值呈色设备上实现图像的最优再现的一门技术。数字半色调是利用人眼的低通特性,当在一定距离下观察时,人眼将图像中空间上接近的部分视为一个整体。利用此特性,人眼观察到的半色调图像局部平均灰度近似于原始图像的局部平均灰度值,从而整体上形成连续色调的效果。
利用半色调技术在现代数码印花行业的应用,可以取代传统纺织行业的染布工艺,既提高效率,又低碳环保。
在数码印花领域,有一种技术称为抖粉机技术,其基本原理是使用热熔性材料,比如热熔粉附着在白墨等墨水上,通过高温压烫,让白墨及彩墨粘连到布料等织物上,使得织物的颜色图案丰富多彩。抖粉机技术常见的问题是白墨及热熔粉用量难以控制,用量较少容易导致墨水脱落,影响产品使用寿命,用量较大容易导致织物透气性太差,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升织物透气性的打印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以期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白墨及热熔粉等打印耗材用量难以控制所导致的织物透气性不佳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升织物透气性的打印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10:获取待打印图像;
S20:将所述待打印图像分为第一打印区域和第二打印区域;其中,所述第一打印区域为需要使用指定打印耗材进行铺底的区域,所述第二打印区域为不需要使用指定打印耗材进行铺底的区域;
S30:从所述第一打印区域中选取第三打印区域;其中,所述第三打印区域包括多个相互不连通的区域,所述第三打印区域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打印区域,记所述第一打印区域中除所述第三打印区域外的区域为第四打印区域;
S40:设置第三打印区域的指定打印耗材用量为零,以及设置第四打印区域的指定打印耗材用量不为零;
S50:使用指定打印耗材对所述第一打印区域进行铺底打印。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所述待打印图像分为第一打印区域和第二打印区域,从而确定需要使用指定打印耗材进行铺底的区域,然后从该区域中选取第三打印区域,并保证第三打印区域包括多个相互不连通的区域以及所述第三打印区域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打印区域,然后仅在第三打印区域之外的第四打印区域使用指定打印耗材进行铺底打印。如此,通过控制指定打印耗材的使用范围,可以有效保证织物的透气性,且由于第三打印区域由多个相互不连通的区域组成,不存在连续大面积未进行铺底打印的区域,可保证墨水有效粘连。
优选地,所述S30包括:按照间隔特定形状的规则从所述第一打印区域中选取第三打印区域,所述特定形状为圆形和/或多边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汉森软件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汉森软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754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