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木薯抗旱性的组合物、制剂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11160.0 | 申请日: | 2022-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874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顾进宝;王振宇;李聪;陈衍行;李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37/44 | 分类号: | A01N37/44;A01P2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广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65 | 代理人: | 顾书玲;万志香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木薯 抗旱性 组合 制剂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木薯抗旱性的组合物、制剂及其应用,所述组合物包括:0.05mM~0.3mMβ‑氨基丁酸和0.05mM~0.3mMγ‑氨基丁酸。本发明的组合物和制剂可以显著提高木薯的抗旱性,且相比起单独使用β‑氨基丁酸或γ‑氨基丁酸,复配使用对木薯幼苗的抗旱性产生了累加的有益效果,可以广泛应用于改良木薯对干旱的耐受性的作物育种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制剂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木薯抗旱性的组合物、制剂、以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在贫瘠的土地上大多数作物的生产力受到环境压力的限制,包括低土壤肥力,干旱和盐碱化等,虽然木薯在土壤环境很差的条件下仍能生存,但是其产量仍然受到极端环境条件的限制。在最佳条件下,木薯的单产可达到80吨/公顷,而目前的平均单产仅为12.8吨。由于在边际土地上种植木薯的投入较少,因此木薯生产的集约化和扩张将依赖于其对环境的影响(Okogbenin,Setter等人,2013)。
干旱是世界气候不可避免和反复出现的气候特征之一。尽管我们努力预测干旱的发生并修正其影响,干旱仍然是影响全球作物生长发育和生产力的最重要限制因素之一(Chaves et al.,2002)。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水。全球大约三分之一的陆地面积是干旱和半干旱的,而其他大多数陆地地区经常会发生周期性的气候干旱。缺水会使植物致死,并导致巨大的社会问题和经济损失。
一方面,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增强了我们探索自然资源的能力,这些自然资源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活。另一方面,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加剧了水污染和不可预测的气候变化,进一步造成了水资源的短缺(Trenberth et al.,2014)。干旱不仅造成严重的农业生产损失,同时加剧了生态破坏、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干旱胁迫使所有植物器官的形态以及生理生化水平等引起了许多变化。植物已经进化出几种应对干旱胁迫的策略,包括通过短生命周期或发育可塑性来逃避干旱,通过增强水分吸收或减少水分损失来避免干旱,以及通过渗透调节、抗氧化能力和脱水性来提高植物耐旱性(Zhang,2007)。
目前现有技术中,提高抗旱性的单一物质多为用于果树、蔬菜、小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例如脱落酸(ABA)、茉莉酸甲酯(MJ)、油菜素内酯(BR)、抗倒酯(TE)、多效唑(PP333)、矮壮素(CCC)等,但这些生长调节剂多为植物生长抑制型调节剂,在提高作物抗逆性的同时可能造成作物产量下降。其次现有技术中少部分用于提高植物抗旱性的组合物存在组分间相互协同作用不明显,作用效率不高。因此,筛选出一种能显著提高植物抗旱性的组合物非常重要。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木薯抗旱性的组合物,该组合物使得木薯可以抵抗干旱胁迫。
实现上述发明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包括如下:
一种提高木薯抗旱性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0.05mM~0.3mMβ-氨基丁酸和0.05mM~0.3mMγ-氨基丁酸。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组合物包括:0.05mM~0.15mMβ-氨基丁酸和0.05mM~0.15mMγ-氨基丁酸。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组合物包括:0.08mM~0.12mMβ-氨基丁酸和0.08mM~0.12mMγ-氨基丁酸。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提高木薯抗旱性的制剂,所述制剂的活性成分包括上述组合物。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提高木薯抗旱性的制剂的制备方法。
实现上述发明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包括如下:
一种提高木薯抗旱性的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β-氨基丁酸和γ-氨基丁酸溶于水中,使β-氨基丁酸和γ-氨基丁酸的终浓度均为0.05mM~0.3mM。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β-氨基丁酸和γ-氨基丁酸的终浓度均为0.05mM~0.1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未经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111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