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具有双冷却线路的车辆的膨胀箱、冷却系统和用于填充膨胀箱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80041126.1 | 申请日: | 2021-05-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984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 发明(设计)人: | D·布瓦普;F·索伊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P11/00 | 分类号: | F01P11/00;F01P11/02;H02K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易咏梅;周金波 |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具有 冷却 线路 车辆 膨胀 冷却系统 填充 方法 | ||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具有双冷却线路(12、13)的车辆的膨胀箱(1),该膨胀箱包括:具有第一流体压力(P1)的第一腔室(2),其中该膨胀箱(1)包括与第一腔室(2)流体连接的第一流体连接器(3),以用于连接至第一冷却线路(12);具有第二流体压力(P2)的第二腔室(6),其中该膨胀箱(1)包括与第二腔室(6)流体连接的第二流体连接器(7),以用于连接至第二冷却线路(13),其中第一腔室(2)和第二腔室(6)经由压力致动式二通阀(9)流体连接,该压力致动式二通阀用作单向阀,其在第二流体压力(P2)与第一流体压力(P1)之间的压差低于第一预定压差阈值(DP1)时在朝第二腔室(6)的方向上打开,并且还在压差高于第一预定压差阈值(PD1)时在朝第一腔室(2)的方向上打开。本公开还涉及用于具有电动力传动系的车辆(10)中的电路的冷却系统(11)以及用于填充膨胀箱(1)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用于具有双冷却线路的车辆的膨胀箱、用于具有电动力传动系的车辆中的电路的冷却系统、以及用于填充膨胀箱的方法。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如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12和权利要求16的前序部分所限定的用于具有双冷却线路的车辆的膨胀箱、用于具有电动力传动系的车辆中的电路的冷却系统、以及用于填充膨胀箱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上,车辆大多由内燃机(ICE,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提供动力。这种车辆配备有冷却系统,以调节ICE的温度并避免内燃机过热。这些冷却系统通常是连接到用于允许液体热膨胀的膨胀箱和驱动在系统中的液体的循环泵的液体冷却线路。
在现代车辆中,具有多个传动系(其中一个是电动力传动系)越来越普遍。电动力传动系通常需要大型电池和/或高压电池,其有时需要向电动引擎输送高功率。因此,电池同样需要液体冷却系统,该系统需要泵和膨胀箱。
不可使用与用于引擎的相同的液体冷却系统,因为出于设计原因,系统通常在不同的内部压力下运行。因此,混合动力车辆需要两种冷却线路、两个液体循环泵和两个膨胀箱,从而导致大量部件和更复杂的设计和组装。这带来了问题,因为在一般的车辆中,特别是在具有多个传动系的车辆中,空间是有限的。
因此,需要用于混合动力车辆中的引擎和电池冷却的改进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减轻、缓和或消除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上述缺陷和缺点,并至少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具有双冷却线路的车辆的膨胀箱,该膨胀箱包括:具有第一流体压力的第一腔室,其中,膨胀箱包括与第一腔室流体连接的第一流体连接器,以连接至第一冷却线路;具有第二流体压力的第二腔室,其中,膨胀箱包括与第二腔室流体连接的第二流体连接器,以连接至第二冷却线路,其中,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经由压力致动式二通阀流体连接,该压力致动式二通阀用作单向阀,其在第二流体压力与第一流体压力之间的压差低于第一预定压差阈值时在朝第二腔室的方向上打开,并且还在压差高于第一预定压差阈值时在朝第一腔室的方向上打开。
该膨胀箱的优点在于,单个膨胀箱可用于两个不同的流体冷却线路,其中,在两个冷却线路的每一个中具有不同的压力。这节省了需要两个冷却线路的车辆中的空间。如果高压第二腔室中的液体膨胀,当压力高于第一预定压差阈值时,液体将能够膨胀到第一腔室中。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膨胀箱包括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的内分隔壁,其中,内分隔壁具有第一侧面和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其中,第一侧面界定第一腔室,第二侧面界定第二腔室。
该实施方式的优点在于,两个腔室彼此相邻地定位,使得膨胀箱的尺寸和将其安装在车辆中所需的空间最小化。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内分隔壁包括在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之间形成流体连接的开口,并且其中,压力致动式二通阀被布置在该开口中,因此避免了在这两个腔室之间的其他流体连通装置,如管道或软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800411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