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及船舶有效
申请号: | 202123434884.6 | 申请日: | 202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68118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峰;王惠林;李洋;李晓飞;孙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33/00 | 分类号: | F02B33/00;F02B33/44;F02B37/04;F02B39/08;F02B2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杨亚茹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船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及船舶。发动机包括气动马达组件、进排气组件和相继增压结构,气动马达组件包括气动马达本体、储气瓶和减压阀,储气瓶、减压阀和马达本体依次连接;进排气组件包括进气总管、气缸和排气总管,气缸的进气管和出气管分别与进气总管的出口和排气总管的进口连接,进气总管的进口与减压阀连接;相继增压结构分别与进气总管和排气总管相连。储气瓶和减压阀为气动马达的配套结构,通过储气瓶为气源,气动马达自身带有减压阀,减压后压力可直接作为中冷后气压的气源,这样可避免增加较多的零部件,就可以实现相继增压切换过程中补气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及船舶。
背景技术
对于带有相继增压系统的发动机,能否可靠稳定地进行相继增压切换是至关重要的,若相继增压切换无法顺利进行,往往会发生以下几种情况:发动机进气压力大幅度降低,燃烧恶化,持续冒黑烟;发动机转速降低,动力性不足;相继增压反复切换,发动机转速大幅度波动,功率输出极不稳定,同时持续地发出很大的异响。
以上几种情况对发动机性能甚至发动机本身都会有极大的损害,而造成相继增压切换困难的主要原因就是切换过程增压压力严重降低,发动机动力性不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多是增加专用的补气系统,但是增加补气系统导致发动机整体增加的零部件增多,从而造成装配繁琐,提高了装配的经济成本。
因此,亟需一种发动机及船舶,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发动机及船舶,能够直接使用发动机的气源,避免增加较多的零部件。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
气动马达组件,包括气动马达本体、储气瓶和减压阀,所述储气瓶、所述减压阀和所述气动马达本体依次连接;
进排气组件,包括进气总管、气缸和排气总管,所述气缸的进气管和出气管分别与所述进气总管的出口和所述排气总管的进口连接,所述进气总管的进口与所述减压阀连接;
相继增压结构,分别与所述进气总管和所述排气总管相连。
作为上述发动机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一电磁控制阀,所述第一电磁控制阀分别与所述减压阀、所述气动马达本体和所述进气总管连接。
作为上述发动机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电磁控制阀为二位三通阀。
作为上述发动机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中冷器,所述中冷器设置于所述相继增压结构与所述进气总管之间,所述中冷器对经过所述进气总管被接收来自所述相继增压结构处的增压气体进行冷却。
作为上述发动机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与所述中冷器连接的放气阀。
作为上述发动机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减压阀、所述第一电磁控制阀和所述放气阀均与ECU电连接。
作为上述发动机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二电磁控制阀和第三电磁控制阀,所述第二电磁控制阀分别与所述减压阀和所述进气总管连接,所述第三电磁控制阀分别与所述减压阀和所述气动马达本体连接。
作为上述发动机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气总管与所述排气总管之间设置有多个气缸,每个所述气缸分别与所述进气总管和所述排气总管连接。
作为上述发动机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储气瓶和所述减压阀之间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被配置为由所述储气瓶至所述减压阀的方向单向导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4348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口密封性好的MPP电力电缆保护管
- 下一篇:一种两面弧形零件生产用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