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及其转向节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123039765.0 | 申请日: | 2021-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63012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陶乐晓;陈秋儿 | 申请(专利权)人: | 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7/18 | 分类号: | B62D7/18;B60B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瀚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2 | 代理人: | 赵芳;宋宝库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及其 转向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车辆及其转向节组件,旨在解决现有的轮速传感器易受干扰的问题。转向节组件包括:转向节,其上形成有轴承安装孔;轮毂轴承,其具有外圈和内圈,外圈安装于轴承安装孔;轮速检测单元,其包括轮速传感器和设置于内圈的磁圈;以及盖体,其设置于转向节远离轮毂轴承的位置;其中,轮毂轴承、转向节和盖体形成容纳空间,并且在组装完成的状态下,磁圈和轮速传感器的至少一部分处于所述容纳空间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向节组件,能够降低外部磁性异物进入传感器的感测范围的几率,进而保障轮速传感器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车辆及其转向节组件。
背景技术
转向节和轮毂轴承是汽车行驶系的重要零件之一,转向节用于传递并承受汽车前部载荷,带动前轮绕主销转动而使汽车转向;轮毂轴承主用于承载重量和为轮毂的转动提供精确引导。对于现代汽车而言,汽车动态控制系统(VDC)、汽车电子稳定程序(ESP)、防抱死制动系统(ABS)、自动变速器的控制系统等都需要轮速信息,因此,用于获取轮速信息的轮速传感器也是必不可少的。现有技术中,转向节、轮毂轴承和轮速传感器通常集成为组件。
常见的轮速传感器有霍尔式轮速传感器和磁电式轮速传感器。以磁电式轮速传感器为例,其实现轮速检测的原理为:转向节上安装有轮速传感器的传感头,传感头内包括永磁铁芯、极轴、感应线圈等,轮毂轴承上安装有磁圈,磁圈为采用铁磁性材料制成的齿圈结构。当车轮转动时,磁圈跟随车轮同步旋转,传感头中的铁芯与磁圈之间的间隙伴随磁圈齿顶与齿根的交替变化而变化,引起铁芯周围的感应线圈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交替变化的感应电动势,感应电动势变化的频率与磁圈的齿数相对应。测得的感应电动势经处理器处理后,即可计算获得车轮的转速和加速度等信息。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轮速传感器易暴露于开放式的环境中,导致外来磁性异物进入并粘附到磁圈中从而影响轮速检测精准度,不利于车辆的行车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或至少缓解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或缓解现有的轮速传感器易受干扰的问题。
在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向节组件,所述转向节组件包括:转向节,其上形成有轴承安装孔;轮毂轴承,其具有外圈和内圈,所述外圈安装于所述轴承安装孔;轮速检测单元,其包括轮速传感器和设置于所述内圈的磁圈;以及盖体,其设置于所述转向节远离所述轮毂轴承的位置;其中,所述轮毂轴承、所述转向节和所述盖体形成容纳空间,并且在组装完成的状态下,所述磁圈和所述轮速传感器的至少一部分处于所述容纳空间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向节组件,通过在转向节的轴承安装孔设置盖体,利用轮毂轴承、转向节和盖体共同形成容纳空间,使得用于检测轮速的磁圈和轮速传感器的至少一部分能够处于该容纳空间,这样能够降低外部磁性异物进入传感器的感测范围的几率,进而保障轮速传感器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向节组件中,轮毂轴承的外圈和内圈分别制成法兰结构,借助于法兰结构将外圈固定连接到转向节,将内圈固定连接到轮毂,使得轮毂可相对转向节转动。
轮速检测单元包括轮速传感器以及与轮速传感器适配的磁圈。轮速传感器包括传感头以及与传感头连接的线束。传感头内设置有永磁铁芯、线圈等。磁圈固定连接到轮毂轴承的内圈,并在行车过程中伴随车轮同步旋转。磁圈采用铁磁性材料制成,并且构造形成有轮齿,在安装好的状态下,磁圈的轮齿面向传感头的感测端。无论是何种类型的轮速传感器,均需要与其适配的磁圈来协同工作。
对于盖体的结构,其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也可以是由多个构件拼合而成的。举例而言,可以是板材经机加工后获得的一体成型的盖体,或者可以是多个构件通过粘接、卡接、榫接等方式连接为一体后获得的盖体,如通过多个扇形结构的单个构件粘接形成圆形盖体,或者通过在环形构件上覆盖实心构件后组合形成表面封闭的盖体等。
对于盖体与转向节的连接方式,可以是插接、铆接、卡接、粘接或者以上几种连接方式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未经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0397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通讯切换电路以及固话座机
- 下一篇:一种背负式电池包及背负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