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氢燃料电池测试电堆有效
申请号: | 202122933958.4 | 申请日: | 2021-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344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李美荣;郭桂华;葛荣军;刘欣民;李记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喜玛拉雅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8/2465 | 分类号: | H01M8/2465;H01M8/04089;H01M8/04029;G01R31/378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地址: | 437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料电池 测试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氢燃料电池测试电堆,包括两个压板组、多个双极板组和多个膜电极板,所述双极板组具有左右贯穿的氢气入孔、氢气出孔、空气入孔、空气出孔、冷却入孔和冷却出孔,所述双极板组内部具有与冷却入孔和冷却出孔连通的冷却流道,所述双极板组的一侧设有与所述氢气入孔和氢气出孔连通的氢气流道,所述双极板组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空气入孔和空气出孔连通的空气流道,所述膜电极板上具有与双极板组上氢气入孔、氢气出孔、空气入孔、空气出孔、冷却入孔和冷却出孔一一对应且相互对齐的六个通孔,通过设置多组双极板组可同时对多张质子膜(即膜电极板)进行测试活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氢燃料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氢燃料电池测试电堆。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性能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膜电极性能的发挥,为了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达到和发挥其固有的最佳性能,需要对燃料电池进行有效的活化过程。而为了确定膜电极在电堆中的性能,就需要在电堆组装前对膜电极板的活化性能进行测试并采集数据,来确认同批次膜电极性能是否达标,确保膜电极在电堆使用时其的性能发挥达到最优。
现有技术的缺点:
1、传统单电池,每次只能测对一片质子膜进行活化测试。测试数据采集慢,效率低;
2、氢气氢路为单氢气气孔和单氢气气路,进氢气时氢气压力大会冲坏质子膜。易造成质子膜破损;
3、无内部散热方式,只能靠风扇从外部散热,散热效率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且可同时对多个膜电极板进行活化测试的氢燃料电池测试电堆。
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氢燃料电池测试电堆,包括两个压板组、多个双极板组和多个膜电极板,所述双极板组具有左右贯穿的氢气入孔、氢气出孔、空气入孔、空气出孔、冷却入孔和冷却出孔,所述双极板组内部具有与冷却入孔和冷却出孔连通的冷却流道,所述双极板组的一侧设有与所述氢气入孔和氢气出孔连通的氢气流道,所述双极板组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空气入孔和空气出孔连通的空气流道,所述膜电极板上具有与双极板组上氢气入孔、氢气出孔、空气入孔、空气出孔、冷却入孔和冷却出孔一一对应且相互对齐的六个通孔,多个所述双极板组依次叠合并夹设在两个所述压板组之间,且多个所述双极板组的氢气入孔、氢气出孔、空气入孔、空气出孔、冷却入孔和冷却出孔分别相互对齐,相邻两个所述双极板组之间夹设一个膜电极板,每个所述膜电极板的两侧还夹设有密封垫圈,且每个所述膜电极板的六个通孔与相邻两个双极板组件对应的氢气入孔、氢气出孔、空气入孔、空气出孔、冷却入孔和冷却出孔对齐,多个所述双极板组的氢气入口、氢气出孔、空气入孔、空气出孔、冷却入孔和冷却出孔以及多个所述膜电极板对应的通孔分别连通形成直条形的入氢通道、出氢通道、入氧通道、出氧通道、冷却液流入通道和冷却液流出通道,且所述入氢通道、出氢通道、入氧通道、出氧通道、冷却液流入通道和冷却液流出通道的任意一端延伸至贯穿同侧的所述压板组以分别形成入氢接口、出氢接口、入氧接口、出氧接口、冷却液进入接口、冷却液流出接口。
优选的,所述压板组包括由外向内依次叠合的压板、绝缘板、采电板和端板,且多个所述双极板组位于两个所述端板之间。
优选的,还包括多根螺栓,两个所述压板的边缘突出于所述绝缘板外,且两个所述压板的边缘处设有左右贯穿并相互对齐的穿孔,相互对应的两个穿孔穿过一根所述螺栓,并在所述螺栓的螺纹端安装螺母以使得两个所述压板将二者之间的绝缘板、采电板、端板和双极板组夹紧。
优选的,所述双极板组包括空水板和氢空板,所述空水板和氢空板上分别设有六个相互对应并对齐的连接孔,且六对相对应的连接孔分别构成氢气入孔、氢气出孔、空气入孔、空气出孔、冷却入孔和冷却出孔,所述空水板和氢空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凹设有两端分别与所述冷却入孔和冷却出孔连通的冷却流道,所述空水板远离所述氢空板的一侧凹设有与所述空气入孔和空气出孔连通的空气流道,所述氢空板远离所述空水板的一侧凹设有与所述氢气入孔和氢气出孔连通的氢气流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喜玛拉雅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喜玛拉雅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9339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辅成型的扶手模具用模芯
- 下一篇:一种汽车转向节锁紧孔位置度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