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A柱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2122182736.3 | 申请日: | 2021-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7526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张亮;陈峰;刘胜甲 | 申请(专利权)人: | 极氪汽车(宁波杭州湾新区)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4 | 分类号: | B62D25/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杨培权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A柱及汽车,其中,A柱包括:侧围外板;内板,设于所述侧围外板的内侧;加强板,固设在所述侧围外板和所述内板之间,所述内板和所述加强板共同限制出一容置腔;以及加强柱,固设在所述容置腔内。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可以增强A柱的结构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A柱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市场的高速发展,用户及法规对汽车安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各国对汽车安全性的检验以碰撞实验为主要手段。正面碰撞实验是用于模拟发生率最高的正面碰撞事故的实验,用户最为关注这类实验。正面碰撞在不同的国家及检验机构中有不同的实验方法,但大致可分为100%正面刚性壁障、40%可变形壁障。其中40%可变形壁障实验主要考察纵梁变形与溃缩对碰撞能量的吸收能力和纵梁后段对驾驶室的冲击情况,增加乘员的保护能力。
近些年相关机构增加了25%偏置碰撞实验,该实验的碰撞区避开了前部的纵梁区域。没有了纵梁的溃缩变形和吸能,使驾驶室直接与刚性壁障接触,如果驾驶室的结构刚度不足的话,会导致A柱折弯,进而驾驶员的生存空间被压缩,驾驶员与方向盘等周边零件的碰撞接触,增加了驾驶员的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A柱,旨在增强A柱的结构强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A柱,包括:
侧围外板;
内板,设于所述侧围外板的内侧;
加强板,固设在所述侧围外板和所述内板之间,所述内板和所述加强板共同限制出一容置腔;以及
加强柱,固设在所述容置腔内。
可选地,所述内板螺丝连接于所述加强柱的一侧,所述加强板螺丝连接于所述加强柱相对的另一侧;和/或
所述内板焊接于所述加强柱的一侧,所述加强板焊接于所述加强柱相对的另一侧。
可选地,所述加强柱呈中空的管状设置;和/或
所述加强柱的外轮廓与所述容置腔的形状相适配。
可选地,所述加强板包括加强板本体、第一侧缘及第二侧缘,所述第一侧缘位于所述加强板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二侧缘位于所述加强板本体相对的另一侧;
所述内板包括内板本体、第一翻边及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位于所述内板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二翻边位于所述内板本体相对的另一侧;
所述加强柱位于所述加强板本体和所述内板本体之间,所述内板本体固接于所述加强柱的一侧,所述加强板本体固接于所述加强柱相对的另一侧;所述第一翻边固接于所述第一侧缘,所述第二翻边固接于所述第二侧缘。
可选地,所述侧围外板包括外板本体、第三翻边及第四翻边,所述第三翻边位于所述外板本体的一侧,所述第四翻边位于所述外板本体相对的另一侧;所述第三翻边固接于所述第一侧缘背离所述第一翻边的一侧,所述第四翻边固接于所述第二侧缘背离所述第二翻边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外板本体和所述加强板本体之间存在间隙。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缘、所述第一翻边及所述第三翻边焊接成一体;和/或
所述第二侧缘、所述第二翻边及所述第四翻边焊接成一体。
可选地,所述内板本体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加强板本体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加强柱的一侧置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加强柱相对的另一侧置于所述第二凹槽。
可选地,所述加强柱的截面形状的成型工艺采用胀型工艺、辊压工艺或挤出工艺;和/或
所述加强柱的外轮廓的成型工艺采用拉弯工艺、压弯工艺或辊弯工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极氪汽车(宁波杭州湾新区)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极氪汽车(宁波杭州湾新区)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1827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消化内科用加压洗胃设备
- 下一篇:一种矿用智能掘进机自动作业轨迹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