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持高频筋膜针刀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807148.8 | 申请日: | 2021-08-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601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 发明(设计)人: | 黄韩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澳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17/3211 | 分类号: | A61B17/3211;A61H39/08;A61H2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了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59 | 代理人: | 张金凤 |
| 地址: | 3115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持 高频 筋膜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筋膜刀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手持高频筋膜针刀装置,包括刀盒和刀体,所述刀盒上开设有多个等距离排列的手凹槽,所述刀体上设置有拉块,所述刀体上开设有与拉块相适配的通孔,所述拉块的一侧固定有插块,所述刀盒上开设有多个等距离排列与插块相适配的插槽,所述插块上固定有防滑垫,所述刀盒上开设有滑槽。该手持高频筋膜针刀装置,通过在刀体上设置的拉块和插块,刀盒上开设的插槽,可以调节刀体的使用长度并进行限位防止滑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筋膜刀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手持高频筋膜针刀装置。
背景技术
针刀是由朱汉章教授于上世纪60年代发明,立足于传统针灸理论,结合现代外科医学,将西医的开放性手术刀和中医的针刺疗法相结合,以针的理念刺入人体,不需要长行切口,在人体内又能发挥刀的治疗作用的医疗器械,通过运用弓弦网眼理论、慢性软组织损伤及经筋理论等针刀医学基本理论辩证选点,以调刀、控刀等针刀手法松解病灶点以达到闭合条件下刺激、松解、切割、剥离病灶的目的,临床疗效显著。但目前广大针刀从业者针刀操作手法各异,临床疗效不一,针刀诊疗技术操作尚未形成规范化、标准化。因此,形成统一的、可量化的针刀刺激强度是影响针刀技术标准化、规范化的重要因素。
目前市场上的一些筋膜刀:
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使用长度不同的原因,现有的筋膜刀无法调节长度。
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手持高频筋膜针刀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持高频筋膜针刀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一些手持高频筋膜针刀装置,存在无法调节使用长度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手持高频筋膜针刀装置,包括刀盒和刀体,所述刀盒上开设有多个等距离排列的手凹槽,所述刀体上设置有拉块,所述刀体上开设有与拉块相适配的通孔,所述拉块的一侧固定有插块,所述刀盒上开设有多个等距离排列与插块相适配的插槽,所述插块上固定有防滑垫,所述刀盒上开设有滑槽。
优选的,多个所述手凹槽的内壁均固定有海绵体。
优选的,所述刀体上设置有刻度。
优选的,所述刀盒的一侧固定有电源,所述刀盒的内壁转动有卷线柱,所述刀体的底部固定有水平高速马达、压力传感器和主控器,所述水平高速马达、压力传感器、主控器和电源的之间军连接有导线。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手凹槽两两之间距离相等,所述插块与滑槽滑动连接。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手持高频筋膜针刀装置:
(1)通过在刀体上设置的拉块和插块,刀盒上开设的插槽,可以调节刀体的使用长度并进行限位防止滑动。
(2)通过在刀盒上开设的手凹槽,便于使用人员的手持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手持高频筋膜针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手持高频筋膜针刀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手持高频筋膜针刀装置的通孔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手持高频筋膜针刀装置的插块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澳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澳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8071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