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下缸体、发动机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120802122.8 | 申请日: | 202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7619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马冰彦;何炎迎;李孟林;李宗国;吴广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18 | 分类号: | F02F1/18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吴英铭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缸体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下缸体、发动机及车辆,包括下缸体框架、第一预铸块和第二预铸块,第一预铸块的强度和第二预铸块的强度均大于下缸体框架的强度;下缸体框架具有多个主轴承座框架;第一预铸块镶嵌在位于下缸体框架的后端的主轴承座框架内,第二预铸块一一对应地镶嵌在下缸体框架的其余主轴承座框架内;发动机下缸体的主轴承盖螺栓通孔设于第一预铸块和第二预铸块上;发动机下缸体的后油封回油孔设于第一预铸块上。后油封回油孔不再设置在下缸体框架上,而是设置在第一预铸块上,从而提高发动机下缸体的整体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动机下缸体、发动机及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发动机下缸体包括压铸铝下缸体框架,为增加强度,下缸体框架的主轴承座框架内镶嵌有预铸铁块,但:
1)后油封回油孔设置于下缸体框架后端的主轴承座框架上,导致下缸体整体强度较弱;
2)油底壳连接螺纹孔设于下缸体框架上,后端的主轴承座框架上设有后油封孔,位于后端的主轴承座框架上的两个油底壳连接螺纹孔需避让后油封孔,导致位于后端的主轴承座框架上的两个油底壳连接螺纹孔的跨距较大,存在下缸体和油底壳结合面漏油风险;
3)将预铸铁块放置于下缸体框架的成型模具中,再铸造下缸体框架,使下缸体框架和预铸铁块铸造为一体,得到下缸体毛坏,再根据需要加工孔位得到成品下缸体,成品下缸体的下缸体框架和预铸铁块结合强度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下缸体整体强度较弱的问题,提供一种发动机下缸体、发动机及车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下缸体,包括下缸体框架、第一预铸块和第二预铸块,所述第一预铸块的强度和所述第二预铸块的强度均大于所述下缸体框架的强度;
所述下缸体框架具有多个主轴承座框架;所述第一预铸块镶嵌在位于所述下缸体框架的后端的所述主轴承座框架内,所述第二预铸块一一对应地镶嵌在所述下缸体框架的其余所述主轴承座框架内;
所述发动机下缸体的主轴承盖螺栓通孔设于所述第一预铸块和所述第二预铸块上;
所述发动机下缸体的后油封回油孔设于所述第一预铸块上。
可选地,所述发动机下缸体的后油封孔,设于所述下缸体框架的后端的所述主轴承座框架上;
所述发动机下缸体的部分油底壳连接螺纹孔设于所述第一预铸块上,余下所述油底壳连接螺纹孔设于所述下缸体框架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预铸块上设有一个所述油底壳连接螺纹孔;
所述第一预铸块上的所述油底壳连接螺纹孔,位于所述第一预铸块在所述发动机下缸体左右方向上的中部;
所述下缸体框架的后端的所述主轴承座框架上,设有两个所述油底壳连接螺纹孔,且这两个所述油底壳连接螺纹孔分设于所述第一预铸块的左右两侧之外。
可选地,所述第一预铸块在所述发动机下缸体的前后方向上的至少一端面,和/或所述第一预铸块在所述发动机下缸体的左右方向上的至少一侧面,与所述下缸体框架通过凹凸面结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预铸块为铸铁块,所述下缸体框架为铝合金框架;
所述第一预铸块在所述发动机下缸体的前后方向上的至少一端设有第一端面凹槽,所述下缸体框架上设有第一端面凸台,所述第一端面凹槽与所述第一端面凸台结合;
所述第一预铸块在所述发动机下缸体的左右方向上的至少一侧设有第一侧面凹槽,所述下缸体框架上设有第一侧面凸台,所述第一侧面凹槽与所述第一侧面凸台结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021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层式硅藻泥吸水软垫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富硒食品检测取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