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压溃结构的下管柱以及具有该下管柱的转向管柱有效
申请号: | 202120679068.2 | 申请日: | 202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222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金云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厚成精工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1/19 | 分类号: | B62D1/19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祁云珊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结构 管柱 以及 转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压溃结构的下管柱以及具有该下管柱的转向管柱,该下管柱包括下管柱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管柱本体的第一端的外壁上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与所述下管柱本体一体成型的若干条状凸台,所述条状凸台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下管柱本体的轴向平行,所述条状凸台的长度为所述下管柱本体总长的1/4‑1/2,所述条状凸台的厚度为1‑2mm。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压溃结构的下管柱,通过在下管柱上一体成型条状凸台作为压溃结构,能充分满足压溃吸能的性能要求,且制作简单,易于成型,压溃吸能功能稳定可靠;本实用新型中还通过设置吸能内衬套能提供更强大的溃缩吸能功能,从而可进一步减小碰撞时对驾驶人员的直接伤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压溃结构的下管柱以及具有该下管柱的转向管柱。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许多交通事故中,转向管柱及转向盘是使驾驶员受到人身伤害的主要部件,在发生正面碰撞时,安装在转向管柱上的方向盘因车体变形将向后(即朝向驾驶员胸部方向)运动,而驾驶员在惯性作用下将向车体前方运动。虽然驾驶员的一部分惯性能会被安全带等约束系统和安全气囊吸收,但巨大的惯性难以被瞬间全部吸收,驾驶员的头部及胸部仍很有可能与方向盘发生碰撞而产生伤害,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具备压溃功能的转向管柱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中国专利CN201821613807.2公开了具有压力成型阻止块的上管柱及具有该上管柱的转向管柱总成,其通过在上管柱外侧壁上设有阻止块来提供压溃功能,但阻止块为三角锥形的凸起结构,压溃过程可能出现断裂,其能吸收的冲击能量容易存在不足和不稳定。如中国专利201621207093.6公开了一种转向柱碰撞保护装置,其通过销收到碰撞是能够间断来实现吸能,但其结构较复杂,且吸能稳定性有待商榷。
所以现在有必要提供一种更可靠的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压溃结构的下管柱以及具有该下管柱的转向管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压溃结构的下管柱,包括下管柱本体,所述下管柱本体的第一端的外壁上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与所述下管柱本体一体成型的若干条状凸台,所述条状凸台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下管柱本体的轴向平行,所述条状凸台的长度为所述下管柱本体总长的1/4-1/2,所述条状凸台的厚度为1-2mm。
优选的是,所述条状凸台的内侧具有凹腔。
优选的是,所述条状凸台的外周通过圆弧倒角与所述下管柱本体的外壁过渡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条状凸台包括3个,沿所述下管柱本体的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优选的是,由所述下管柱本体的第一端朝所述下管柱本体的第二端的方向,所述条状凸台的厚度逐渐增大。
优选的是,靠近所述下管柱本体的第一端的条状凸台的端部的厚度为1.2mm,靠近所述下管柱本体的第二端的条状凸台的端部的厚度为1.6mm。
优选的是,还包括固定插设在所述下管柱本体的第一端的内部的吸能内衬套,所述吸能内衬套上设置有若干用于配合压入所述凹腔中的吸能块。
优选的是,所述吸能内衬套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镂空槽。
优选的是,所述吸能块的上表面具有波浪状凸起,所述凹腔的内壁上具有与所述波浪状凸起配合的波浪状凹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转向管柱,其包括上管柱以及如上所述的具有压溃结构的下管柱,所述下管柱本体的第一端插入所述上管柱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厚成精工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未经厚成精工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790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道闸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用于汽车的降风噪组件及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