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转向管柱总成蜗轮和蜗杆间隙自动调整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468483.3 | 申请日: | 2021-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381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何琳;黄巨成;古红晓;代立宏;刘春玲;薛琦;王轩;赵建书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1/16 | 分类号: | F16H1/16;F16H57/12;B62D3/1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永生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向 管柱 总成 蜗轮 蜗杆 间隙 自动 调整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向管柱总成蜗轮和蜗杆间隙自动调整机构,包括相配合的蜗轮和蜗杆,对应蜗杆两端均设有轴承,还包括用于对蜗杆一端径向进行挤压调整位置的弹性调整体,弹性调整体与蜗杆挤压端的轴承相连。该转向管柱总成蜗轮和蜗杆间隙自动调整机构结构设计合理,其可自适应调节蜗杆位置,将蜗轮蜗杆间隙保持较小状态,提高转向系统品质,延长转向系统使用寿命;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转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转向管柱总成蜗轮和蜗杆间隙自动调整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电动车转向管柱总成存在以下弊端:1、选配过程中蜗轮、蜗杆选配组级偏差导致蜗轮蜗杆啮合间隙一致性差;2、装配过程中转向管柱总成的减速机构壳体机械加工存在一致性差,导致轴承安装端面精度差,造成蜗轮蜗杆配合间隙过大;3、蜗轮蜗杆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存在磨损现象,磨损后蜗轮、蜗杆间隙过大。
以上几点易造成转向系统在颠簸路面产生异响,降低转向系统品质、影响转向系统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转向管柱总成蜗轮和蜗杆间隙自动调整机构,其可自适应调节蜗杆位置,将蜗轮蜗杆间隙保持较小状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该转向管柱总成蜗轮和蜗杆间隙自动调整机构,包括相配合的蜗轮和蜗杆,对应蜗杆两端均设有轴承,还包括用于对蜗杆一端径向进行挤压调整位置的弹性调整体,弹性调整体与蜗杆挤压端的轴承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蜗杆另一端的轴承为调心轴承。
所述弹性调整体包括相连的调整弹簧和调整块,所述调整块与蜗杆挤压端的轴承相连。
所述调整块的一端伸入蜗杆挤压端的轴承内,调整块与蜗杆之间设有一组橡胶圈。
所述调整块的另一端外缘上设有凸起,调整弹簧为螺旋弹簧,螺旋弹簧一端套在凸起上。
所述一组橡胶圈为并排设置的两个橡胶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该转向管柱总成蜗轮和蜗杆间隙自动调整机构结构设计合理,其可自适应调节蜗杆位置,将蜗轮蜗杆间隙保持较小状态,提高转向系统品质,延长转向系统使用寿命;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调整体部位放大示意图。
图中:
1.弹性调整体、2.调整弹簧、3.调整块、4.蜗杆、5.轴承、6.橡胶圈、7.调心轴承、8.蜗杆联轴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该转向管柱总成蜗轮和蜗杆间隙自动调整机构,包括相配合的蜗轮和蜗杆4、以及用于对蜗杆一端径向进行挤压调整位置的弹性调整体1,对应蜗杆两端均设有轴承,弹性调整体与蜗杆挤压端的轴承相连。
蜗杆另一端的轴承为调心轴承7,并且该端蜗杆连有蜗杆联轴器8;以调心轴承为轴心,通过调整体对蜗杆进行固定方向调整,调整方向与蜗轮轴线为空间垂直。
弹性调整体包括相连的调整弹簧2和调整块3,调整块与蜗杆挤压端的轴承 5相连;优选的,调整块的一端伸入蜗杆挤压端的轴承内,调整块与蜗杆之间设有一组橡胶圈6。优选的,一组橡胶圈为并排设置的两个橡胶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684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消防工程施工用安装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车载供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