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航模或无人机的共轴双桨动力传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28123.1 | 申请日: | 2021-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566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宝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宝东 |
主分类号: | B64C39/02 | 分类号: | B64C39/02;B64D35/06;B64C27/82;B64C11/48;A63H27/18;A63H27/3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高淑凤 |
地址: | 136200 吉林省辽***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航模 无人机 共轴双桨 动力 传动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航模或无人机的共轴双桨动力传动机构,包括:动力输入轴、第一螺旋桨和第二螺旋桨,动力输入轴连接太阳齿轮,太阳齿轮通过行星齿轮与齿圈啮合,行星齿轮的轴心连接行星架,行星架的轴心与动力输入轴同轴且连接输出轴,第一螺旋桨固定套设在输出轴上,第二螺旋桨与齿圈固定连接。第一螺旋桨转动产生反扭力通过行星齿轮作用到齿圈上,带动外轴上的第二螺旋桨相对于第一螺旋桨反向转动,此时输出轴和齿圈的反扭力相等且方向相反而低消,避免螺旋桨产生反扭力使得航模或无人机机身产生偏转或翻滚现象。且齿圈的驱动扭力随着第一螺旋桨反扭力的改变而改变,保证第一螺旋桨处于任何转速下产生的反扭力均被完全抵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航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航模或无人机的共轴双桨动力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采用单桨动力系统工作的航模或无人机在飞行时螺旋桨会有一定的反扭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飞机的正常飞行,发生偏转和翻滚现象。要通过增加飞机的下拉和右拉角来抵消这个反扭,而且不同的气动布局必须做不同的下拉角和右拉角才能有效地抵消。
现有的共轴双桨系统,都是通过同步带和齿轮将动力传递到两个螺旋桨上,仅能保证转速平衡,转速改变时还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反扭情况,而且反扭力会随转速不同而不同,更增加反扭情况的复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航模或无人机的共轴双桨动力传动机构,可以在任何转速下将反扭力自动平衡,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航模或无人机的共轴双桨动力传动机构,包括:动力输入轴、第一螺旋桨和第二螺旋桨,所述动力输入轴连接太阳齿轮,所述太阳齿轮通过行星齿轮与齿圈啮合,所述行星齿轮的轴心连接行星架,所述行星架的轴心与所述动力输入轴同轴且连接输出轴,所述第一螺旋桨固定套设在所述输出轴上,所述第二螺旋桨与所述齿圈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齿圈连接中空的外轴,所述外轴套设在所述动力输入轴外围并通过第一轴承与所述动力输入轴外壁连接,所述第二螺旋桨固定套设在所述外轴上,所述第二螺旋桨位于所述齿圈和所述第一螺旋桨之间。
可选地,所述齿圈外壁固定设置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通过第二轴承与所述动力输入轴外壁连接。
可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轴外壁上设置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位于所述齿圈和所述第一螺旋桨之间,所述第二螺旋桨穿出所述第二外壳。
可选地,所述外轴外壁上远离所述齿圈的一侧设置外螺纹并套设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第二螺旋桨相抵,所述第二螺母的锁紧方向与所述第二螺旋桨的旋转方向相反。
可选地,所述输出轴外壁上设置第三外壳,所述第三外壳位于所述第二外壳远离所述齿圈的一侧,所述第一螺旋桨穿出所述第三外壳。
可选地,所述输出轴外壁上远离所述第二外壳的一侧设置外螺纹并套设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一螺旋桨相抵,所述第一螺母的锁紧方向与所述第一螺旋桨的旋转方向相反。
可选地,所述动力输入轴远离所述行星架的一端设置螺纹孔,所述第三外壳上设置通孔,所述螺纹孔内旋入螺栓,所述螺栓穿过所述通孔。
可选地,所述外轴与所述第二螺旋桨的连接处的直径从靠近所述第二螺母向远离所述第二螺母的方向依次增大。
可选地,所述第一轴承为深沟球轴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宝东,未经李宝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281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散热器管口检测机
- 下一篇:一种采棉机上风送系统检测试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