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车的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649339.0 | 申请日: | 2021-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613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 发明(设计)人: | 陈吹信;余冠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理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B60W30/09 | 分类号: | B60W30/09;B60W30/095;B60W30/10 |
| 代理公司: | 广州慧宇中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33 | 代理人: | 胡燕 |
| 地址: | 51054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车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车的控制方法,其通过控制系统实现,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STM32芯片、两个L298N驱动电机、集成的四路红外循迹传感器系统、带舵机的HC‑SR04超声波测距避障模块和HC05蓝牙模块,小车的控制方法包括小车运行避障控制方法、红外循迹运行控制方法和小车自动往返运行控制方法。本发明解决传统的小车依靠人工操作或者遥控操作,不能对行驶过程中的信息进行采集分析,不能得到可行的运动轨迹,从而不能完成特定的任务,在一些高危工作条件下,如果依靠传统的小车,则很难安全,有效地完成任务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小车的控制方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小车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小车依靠人工操作或者遥控操作,不能对行驶过程中的信息进行采集分析,不能得到可行的运动轨迹,从而不能完成特定的任务,在一些高危工作条件下,如果依靠传统的小车,则很难安全,有效地完成任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车的控制方法,以解决传统的小车依靠人工操作或者遥控操作,不能对行驶过程中的信息进行采集分析,不能得到可行的运动轨迹,从而不能完成特定的任务,在一些高危工作条件下,如果依靠传统的小车,则很难安全,有效地完成任务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小车的控制方法,其通过控制系统实现,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STM32芯片、两个L298N驱动电机、集成的四路红外循迹传感器系统、带舵机的HC-SR04超声波测距避障模块和HC05蓝牙模块,小车的控制方法包括小车运行避障控制方法、红外循迹运行控制方法和小车自动往返运行控制方法;
其中,小车运行避障控制方法包括:
A1 启动驱动HC-SR04超声波测距避障模块的舵机,舵机带动HC-SR04超声波测距避障模块旋转;
A2 通过旋转的HC-SR04超声波测距避障模块检测周围的环境检测是否有障碍物,如检测到障碍物则控制小车转弯,如未检测到障碍物则小车沿着预设定的路径行走;
A2的具体步骤为:
A21 主控制器通过插接头J1向HC-SR04超声波测距避障模块的内部电路输入一个不小于10us的高电平触发信号到输入端,内部电路中的控制器U1接收信号,控制器U1控制HC-SR04超声波测距避障模块的超声波发射器发射8个40KHz的方波,HC-SR04超声波测距避障模块的超声波接收器会检测到是否收到信号的返回,若有信号返回,控制器通过信号输出端向主控器输出一个高电平,超声波从发射到返回所用的时间就是这个高电平的持续时间T,通过得到的持续时间T计算实际距离L,即实际距离L=(高电平持续时间T×Vm/s)/2,其中V为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输速度;若没有信号返回,小车按照预设定的路径行走;
红外循迹运行控制方法的步骤包括:
B1启动实现红外循迹运行控制方法的四路红外循迹传感器系统;四路红外循迹传感器系统包括插接头P1、红外光电传感器、LM393芯片和外部电路;
B2 通过安装在小车上的红外光电传感器实时检测地面;判断红外光电传感器是否接收到从地面反射的红外线,如检测到,则红外光电传感器给予LM393芯片信号,LM393芯片将信号通过插接头P1传送到STM32芯片中,STM32芯片判断小车偏离行走路径,通过STM32芯片控制L298N驱动电机调整小车行走路径,如未检测到,则红外光电传感器未给予LM393芯片信号,小车继续按照预设定的路径行走;
小车自动往返运行控制方法包括:
C1 启动L298N驱动电机,L298N驱动电机带动小车前进;
C2 在预设定路径上,如红外光电传感器从未接收到红外线转为接收到红外线,STM芯片控制L298N驱动电机停止并停留3秒钟;
C3 反向驱动L298N驱动电机,L298N驱动电机带动小车后退;
C4在预设定路径上,如红外光电传感器从未接收到红外线转为接收到红外线,STM芯片控制L298N驱动电机停止并停留3秒钟,完成小车的自动往返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理工学院,未经广州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493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全性能高的装配式建筑
- 下一篇:一种便于五倍子一体化加工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