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受电弓厚度检测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95241.1 | 申请日: | 202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348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朱晓东;吴耿才;梁颖昌;秦军;杨日清;陈润松;熊桂生;潘煜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诺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06 | 分类号: | G01B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俱玉云 |
地址: | 523039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受电弓 厚度 检测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受电弓厚度检测方法及系统,包括:第一闪光灯、第二闪光灯、第一相机和第二相机;在列车的行进过程中:使第一闪光灯照射于目标受电弓的前碳板的前侧面,并在后碳板的前侧面形成第一阴影,以第一阴影为第一相机的第一拍摄背景拍摄前碳板的前侧面;使第二闪光灯照射于目标受电弓的后碳板的后侧面,并在前碳板的后侧面形成第二阴影,以第二阴影为第二相机的第一拍摄背景拍摄后碳板的后侧面。本发明利用第一闪光灯和第二闪光灯分别实现前碳板于后碳板上形成阴影,以及后碳板于前碳板上形成阴影,在拍摄过程中形成前碳板和后碳板之间区域的清晰区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对于碳滑板厚度检测的准确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受电弓厚度检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受电弓是轨道列车从接触网上接收电流的装置,其性能的稳定性能够直接影响列车的安全运行,为了确保列车能够顺利运行,需要在列车的行进过程中对受电弓进行检测。
现有的受电弓检测主要采用轨旁检测方案,其布局是相机置于轨道上方,或是置于轨道两旁,在列车过车时采用瞬间拍照的成像方式采集数据并进行检测,以捕捉关键轮廓,实现对受电弓的碳滑板的综合厚度检测。由于列车的行驶姿态时刻变化,而且弓头在架设两根以上碳滑板的情况下,后滑板成像对厚度检测形成干扰,导致检测结果产生误差,影响对于列车运行的准确评估。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受电弓厚度检测方法及系统,解决现有的受电弓轨旁检测方案,由于受电弓的铝托板的形状并非规则的长方体,容易对碳滑板的厚度检测形成干扰,导致检测结果产生误差,影响对于列车运行的准确评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受电弓厚度检测方法,包括:
提供沿列车行进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闪光灯和第二闪光灯,以及沿列车行进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相机和第二相机;
在列车的行进过程中:
使所述第一闪光灯照射于目标受电弓的前碳板的前侧面,并在后碳板的前侧面形成第一阴影,以所述第一阴影为所述第一相机的第一拍摄背景拍摄所述前碳板的前侧面,获得前碳板厚度图像;
使所述第二闪光灯照射于目标受电弓的后碳板的后侧面,并在前碳板的后侧面形成第二阴影,以所述第二阴影为所述第二相机的第一拍摄背景拍摄所述后碳板的后侧面,获得后碳板厚度图像。
可选地,所述第一闪光灯和所述第二闪光灯对所述目标受电弓的补光角度为俯角或仰角;
所述第一相机和所述第二相机对所述目标受电弓的拍摄角度,分别与所述第一闪光灯和所述第二闪光灯对所述目标受电弓的补光角度相对应。
可选地,以轨道平面和/或接触网的高度为调准基准,调整所述第一闪光灯、第二闪光灯、第一相机和第二相机,以及所述目标受电弓的高度。
可选地,提供第一背景墙和第二背景墙;
利用所述第一相机拍摄所述前碳板的前侧面时,所述第一背景墙作为所述第一相机的第二拍摄背景;
利用所述第二相机拍摄所述后碳板的后侧面时,所述第二背景墙作为所述第二相机的第二拍摄背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受电弓厚度检测系统,用于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受电弓厚度检测方法,包括:
沿列车行进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闪光灯和第二闪光灯,以及沿列车行进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相机和第二相机;
所述第一闪光灯能够照射于目标受电弓的前碳板的前侧面,并在后碳板的前侧面形成第一阴影,所述第一相机能够以所述第一阴影作为第一拍摄背景拍摄所述前碳板的前侧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诺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诺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952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