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受电弓厚度检测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95241.1 | 申请日: | 202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348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朱晓东;吴耿才;梁颖昌;秦军;杨日清;陈润松;熊桂生;潘煜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诺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06 | 分类号: | G01B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俱玉云 |
地址: | 523039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受电弓 厚度 检测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受电弓厚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沿列车行进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闪光灯和第二闪光灯,以及沿列车行进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相机和第二相机;
在列车的行进过程中:
使所述第一闪光灯照射于目标受电弓的前碳板的前侧面,并在后碳板的前侧面形成第一阴影,以所述第一阴影为所述第一相机的第一拍摄背景拍摄所述前碳板的前侧面,获得前碳板厚度图像;
使所述第二闪光灯照射于目标受电弓的后碳板的后侧面,并在前碳板的后侧面形成第二阴影,以所述第二阴影为所述第二相机的第一拍摄背景拍摄所述后碳板的后侧面,获得后碳板厚度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电弓厚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闪光灯和所述第二闪光灯对所述目标受电弓的补光角度为俯角、仰角或平角;
所述第一相机和所述第二相机对所述目标受电弓的拍摄角度,分别与所述第一闪光灯和所述第二闪光灯对所述目标受电弓的补光角度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电弓厚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轨道平面和/或接触网的高度为调准基准,调整所述第一闪光灯、所述第二闪光灯、所述第一相机、所述第二相机,以及所述目标受电弓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电弓厚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提供第一背景墙和第二背景墙;
利用所述第一相机拍摄所述前碳板的前侧面时,所述第一背景墙作为所述第一相机的第二拍摄背景;
利用所述第二相机拍摄所述后碳板的后侧面时,所述第二背景墙作为所述第二相机的第二拍摄背景。
5.一种受电弓厚度检测系统,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受电弓厚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沿列车行进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闪光灯和第二闪光灯,以及沿列车行进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相机和第二相机;
所述第一闪光灯能够照射于目标受电弓的前碳板的前侧面,并在后碳板的前侧面形成第一阴影,所述第一相机能够以所述第一阴影作为第一拍摄背景拍摄所述前碳板的前侧面;
所述第二闪光灯能够照射于目标受电弓的后碳板的后侧面,并在前碳板的后侧面形成第二阴影,所述第二相机能够以所述第二阴影作为第一拍摄背景拍摄所述后碳板的后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受电弓厚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闪光灯和所述第二闪光灯对所述目标受电弓的补光角度为俯角或仰角;
所述第一相机和所述第二相机对所述目标受电弓的拍摄角度,分别与所述第一闪光灯和所述第二闪光灯对所述目标受电弓的补光角度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受电弓厚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闪光灯、所述第二闪光灯、所述第一相机、所述第二相机,以及所述目标受电弓的高度,以轨道平面之间和/或接触网的高度为调整基准。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受电弓厚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一背景墙和第二背景墙;
所述第一相机拍摄所述前碳板的前侧面时,所述第一背景墙作为所述第一相机的第二拍摄背景;
所述第二相机拍摄所述后碳板的后侧面时,所述第二背景墙作为所述第二相机的第二拍摄背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诺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诺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9524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