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备份的机载增压储能流量补偿液压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92316.0 | 申请日: | 202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210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葛益波;聂守成;贾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F15B11/08 | 分类号: | F15B11/08;F15B1/02;F15B13/02;F15B2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王世磊 |
地址: | 211106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备份 机载 增压 流量 补偿 液压 系统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飞机液压系统领域,提供了一种电动备份的机载增压储能流量补偿液压系统及方法,其中系统包括蓄能器、电磁换向阀、单向泵‑双向马达、变速装置和直流电机;机载液压系统的供油端通过供油单向阀连通蓄能器,单向泵‑双向马达通过变速装置连接机载执行器和直流电机;单向泵‑双向马达作为泵时的出油口通过增压单向阀连通蓄能器;单向泵‑双向马达作为马达时,单向泵‑双向马达的两侧分别连接电磁换向阀的A口和B口,电磁换向阀的P口连接蓄能器,电磁换向阀的T口连接机载液压系统的回油端。本发明可以局部提升机载液压系统压力等级,提供大功率瞬时流量,大幅缩短舱门等对作动速度要求极高的机载用户的作动时间。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飞机液压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备份的机载增压储能流量补偿液压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飞机起飞降落过程需要完成起落架的收放,可靠收放起落架直接关系着飞机的飞行安全。飞机飞行过程遇到燃料不足或燃料泄漏等紧急工况时,需要应急打开货舱门丢弃载货以减轻重量保证飞机飞行安全。运输机在执行空投任务时,在到达指定空投点后需要打开舱门执行空投任务。起落架收放、舱门作动都需要安全可靠执行,通常采用高可靠性的液压系统驱动起落架和舱门的作动。
起落架仅在飞机起飞降落过程需要完成执行动作,舱门作动仅在舱门作动需求时需要工作,也就意味着起落架收放和舱门作动的任务剖面仅占比飞机全飞行剖面不足十分之一,但是起落架收放以及舱门作动过程飞机液压系统总的流量需求必须在飞机常规液压用户流量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流量叠加。显然根据飞机液压系统总的流量需求设计主泵功率可以满足工作需求,但是这样不仅增加主泵装机功率,带来系统重量的增加,还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能耗增加。在此情形下,由机载液压储能装置完成起落架收放和舱门作动而避免直接增加液压系统功率容量无疑是经济可行的。
专利【申请号:201510959136.X】和专利【申请号:201710554447.7】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马达的增压储能舱门作动系统,采用液压马达驱动液压泵进行增压储能,该方法效率较低,且增压储能过程仍可能面临与其它液压用户的流量纷争,此外,主液压系统失效时上述系统均无法使用。专利【申请号:201710554477.8】提出了一种电动增压储能舱门作动系统,储能的全部动力由电机提供,电机故障将导致该舱门作动系统无法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备份的机载增压储能流量补偿液压系统(以下简称“储能液压系统”)及方法,以实现对现有飞机液压系统的增压储能,兼具应急液压能源的功能,包含供油单向阀、蓄能器、安全阀、卸荷控制阀、增压单向阀、电磁换向阀、吸油单向阀、单向泵-双向马达、变速装置、直流电机。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动备份的机载增压储能流量补偿液压系统,包括蓄能器、电磁换向阀、单向泵-双向马达、变速装置和直流电机;机载液压系统的供油端通过供油单向阀连通蓄能器,单向泵-双向马达通过变速装置连接机载执行器和直流电机;单向泵-双向马达作为泵时的出油口通过增压单向阀连通蓄能器;单向泵-双向马达作为马达时,单向泵-双向马达的两侧分别连接电磁换向阀的A口和B口,电磁换向阀的P口连接蓄能器,电磁换向阀的T口连接机载液压系统的回油端。
进一步的,蓄能器与电磁换向阀的P口之间设有卸荷控制阀。
进一步的,机载液压系统的回油端通过吸油单向阀与单向泵-双向马达作为泵的吸油口连通。
进一步的,蓄能器通过安全阀与机载液压系统的回油端连接。
进一步的,电磁换向阀中位时,电磁换向阀的P口和T口相通,电磁换向阀的A口和B口封闭。
一种电动备份的机载增压储能流量补偿液压系统方法,包括常规蓄能方法、应急蓄能方法和机载执行方法,常规蓄能方法是使用本系统进行常规蓄能方法,应急蓄能方法是在机载液压系统供油端故障时的蓄能方法,机载执行方法是使用本系统来对机载执行器进行控制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923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