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自适应支撑侧翼的汽车座椅总成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55607.2 | 申请日: | 2021-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25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钱志彬;胡贤甫;张如瑞;姚娟;张孟悦;李豪;黄周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90 | 分类号: | B60N2/90;B60N2/42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李萌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自适应 支撑 侧翼 汽车座椅 总成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具有自适应支撑侧翼的汽车座椅总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侧翼气囊(1)和ECU,所述侧翼气囊(1)设于汽车座椅的侧翼内,所述ECU能够接收包括转向速度和转向角度在内的转弯信号并根据所述转弯信号生成充放气信号,所述侧翼气囊(1)能够根据所述充放气信号通过气泵充放气,为用户提供侧翼支撑感,用户能够主动输入充放气指令控制所述气泵为所述侧翼气囊(1)充放气,使所述汽车座椅具有支撑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适应支撑侧翼的汽车座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自适应支撑侧翼的汽车座椅总成还包括重量传感器,所述重量传感器能够生成包括所述汽车座椅受到的压力在内的重量信号,所述ECU能够根据所述重量信号判断用户是否在所述汽车座椅上就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自适应支撑侧翼的汽车座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ECU能够接收所述重量信号、所述转弯信号和所述充放气指令并根据所述重量信号或所述转弯信号或所述充放气指令生成所述充放气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自适应支撑侧翼的汽车座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自适应支撑侧翼的汽车座椅总成还包括气囊控制器和气囊阀控制机构,所述气囊控制器分别与所述侧翼气囊(1)以及所述ECU连接,所述气囊控制器能够接收来自所述ECU的所述充放气信号,所述气囊阀控制机构能够根据所述充放气信号控制所述侧翼气囊(1)充放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适应支撑侧翼的汽车座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气信号包括所述侧翼气囊(1)充气与否以及充气幅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适应支撑侧翼的汽车座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气囊(1)包括用于提供左侧支撑的左侧气囊(11)和用于提供右侧支撑的右侧气囊(12),所述左侧气囊(11)安装于汽车座椅左侧的侧翼内,所述右侧气囊(12)安装于所述汽车座椅右侧的侧翼内。
7.一种具有自适应支撑侧翼的汽车座椅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6中所述的具有自适应支撑侧翼的汽车座椅总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自适应支撑侧翼的汽车座椅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ECU接收来自所述重量传感器的所述重量信号并判断用户是否在所述汽车座椅上就坐,若判断为是,则ECU向所述气囊控制器发送第一充放气信号,所述气囊阀控制机构根据所述第一充放气信号控制所述侧翼气囊(1)充气;
所述ECU接收所述转弯信号读取其中的转向速度和转向角度,若转向速度和转向角度均大于预设的侧向支撑阈值,则ECU向所述气囊控制器发送第二充放气信号,所述气囊阀控制机构根据所述第二充放气信号控制所述左侧气囊(11)或所述右侧气囊(12)进一步充气;
所述ECU向所述气囊控制器发送第二充放气信号后,继续接收所述转弯信号并读取其中的转向速度和转向角度,若其中的转向速度和转向角度均小于预设的解除侧向支撑阈值,则ECU向所述气囊控制器发送第三充放气信号,所述气囊阀控制机构根据所述第三充放气信号控制所述左侧气囊(11)或所述右侧气囊(12)放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自适应支撑侧翼的汽车座椅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
用户能够通过将所述汽车座椅设置为驾驶模式或舒适模式主动输入所述充放气指令,若用户输入驾驶模式,则ECU向所述气囊控制器发送第四充放气信号,控制所述侧翼气囊(1)进一步充气,若用户输入舒适模式,则ECU向所述气囊控制器发送第五充放气信号,控制所述侧翼气囊(1)放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自适应支撑侧翼的汽车座椅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放气信号的充气幅度小于所述第二充放气信号的充气幅度,所述第二充放气信号的充气幅度小于所述第四充放气信号的充气幅度,所述第二充放气信号的充气幅度与所述第三充放气信号的放气幅度相同,所述第四充放气信号的充气幅度与所述第五充放气信号的放气幅度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5560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