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柔性车道管理的全径信息发布方法与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51861.5 | 申请日: | 2021-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202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刘君;李静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唐信通(浙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G08G1/04;G08G1/048;G08G1/052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李丹萍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柔性 车道 管理 信息 发布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柔性车道管理的全径信息发布方法与系统,包括以下步骤:(1)基于多维混合交通流背景,采用柔性车道管理技术进行车道管理;(2)基于车路协同的环境下,柔性动态管理可采用不同的管理手段挖掘道路的利用空间;(3)采用不同的感知手段获取不同的车道的信息;(4)将利用不同感知手段获得的信息进行融合;(5)所述信息发布平台将融合之后的信息利用多维融合信息发布技术进行发布,本发明柔性动态管理可以提高专用道时空利用率,实现特殊车辆的快速通行,同时保障车辆行程时间稳定性,通过路侧设备感知和车身感知相结合,通过V2X技术可以将信息发送给不同的车辆和路侧设备,从而可以有利于车辆的快速通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面向柔性车道管理的全径信息发布方法与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速道路,城市道路、轨道交通等交通运输规模也迅速扩大,为了方便人们的出行更方便,需要对路况的信息进行及时发布,目前对于城市道路的发展越来越来越快,车道越来越复杂,以及对各种道路信息的及时需求也越来越高,对各车道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准确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亟待一种改进的技术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向柔性车道管理的全径信息发布方法与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面向柔性车道管理的全径信息发布方法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基于多维混合交通流背景,采用柔性车道管理技术进行车道管理;(2)基于车路协同的环境下,柔性动态管理可采用不同的管理手段挖掘道路的利用空间;(3)采用不同的感知手段获取不同的车道的信息;(4)将利用不同感知手段获得的信息进行融合;(5)所述信息发布平台将融合之后的信息利用多维融合信息发布技术进行发布。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的管理手段设置有清空距离划分、时段划分、应急状态划分。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采用不同的感知手段获取不同的车道信息的具体步骤如下:a.首先,路侧设备采集车辆、道路、天气的信息;b.然后,基于MEC、5G/LTE-V、Middleware技术,路侧设备将信息发送给所述信息发布平台;c.所述信息发布平台将车侧感知信息和路侧感知信息融合后的信息发送给路侧设备;d.路侧设备通过V2X将信息发送给车辆,在静态限速的基础上对不同的路段进行不同的动态限速调整。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感知手段包括雷达视频感知、多光谱超视觉感知、激光雷达、智能感知护栏、智能路标、气象检测。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车道的全息感知数据范围设置有道路上的动态信息数据,道路施工标识数据,基础设施的状态数据
优选的,所述道路上的动态信息数据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抛洒物、交通信号,所述道路施工标识数据包括精准位置、速度、方向、大小,所述基础设施的状态数据包括道路桥隧及其沿线的照明设备、停车台、站台、井盖。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的融合设置有数据层融合、特征层融合、决策层融合,所述道路多源时空数据融合为特征层融合。
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多维融合发布的具体方法如下:a.所述信息发布平台将融合之后的信息进行梳理;b.根据信息接收的对象不同,信息发布平台将梳理后的信息进行针对性发布;c.根据信息接收的范围不同,信息发布平台采用不同的推送方式。
优选的,所述步骤c中推送的方式设置有区域广播和精准推送。
优选的,所述信息发布以MEC和V2X为基础进行信息发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利用柔性动态管理可以提高专用道时空利用率,实现特殊车辆的快速通行,同时保障车辆行程时间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唐信通(浙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新唐信通(浙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518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