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戊烯制备戊二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41728.1 | 申请日: | 2021-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654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发明(设计)人: | 马红;徐杰;高进;苗虹;孙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C209/26 | 分类号: | C07C209/26;C07C11/09;C07C45/34;C07C45/28;C07C47/12;B01J27/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周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0 | 代理人: | 毛薇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戊烯 制备 戊二胺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环戊烯制备戊二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1)含环戊烯和酸性催化剂的原料与氧化剂接触,氧化合成含戊二醛的产物I;(2)含戊二醛的产物I与还原剂和纳米金属催化剂接触,还原胺化制备含戊二胺的产物。该方法依次经过氧化‑还原胺化两个步骤,即先使用氧化催化剂,高效、高选择性地催化环戊烯氧化合成戊二醛;再通过还原胺化步骤,将戊二醛还原胺化制备戊二胺产物。该方法操作简便、条件温和,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循环使用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环戊烯制备戊二胺方法,属于化学化工领域。
背景技术
戊二胺,也称1,5-二氨基戊烷、五亚甲基二胺,是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聚合物单体,在农业、医学和化学工业上具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可以用于与己二酸、琥珀酸和癸二酸等二元酸聚合生产尼龙等工程塑料,例如,戊二胺和石油基己二酸聚合可制备新型生物基聚酰胺尼龙56。戊二胺主要制备方法包括生物法,例如通过赖氨酸脱羧酶催化赖氨酸脱羧形成戊二胺。但是生物法存在活性菌类对戊二胺的耐受性不足问题,产物戊二胺抑制细菌生长。其次,生物法会代谢出各种副产物,无法满足工业生产对戊二胺浓度和产量的要求,影响大范围生产应用。因此,必须开发一类绿色、环保、高效且高选择性的戊二胺合成方法,对于发展新型尼龙生产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环戊烯,来源于石油裂解的副产C5馏分,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环戊烯橡胶、环戊二醇、氯胺酮、环戊基苯酚等。目前以环戊烯出发,尚未见制备戊二胺的报道。因此,如何设计开发并实现石油路线制备戊二胺是目前的一大难题。通常,可以利用氧化法,将环戊烯转化获得戊二醛产品,例如,使用双氧水为氧化剂,在催化剂作用下,将环戊烯。但是,从戊二醛为原料继续转化为戊二胺的路线研究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环戊烯催化转化制备戊二胺,需要发明一种用于环戊烯催化氧化-还原胺化制备戊二胺的新型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在酸催化剂作用下,催化环戊烯氧化合成戊二醛;在纳米金属催化剂作用下,将戊二醛还原胺化制备戊二胺产物。即以环戊烯为原料,经过氧化-还原胺化两个步骤制备戊二胺。先以氧气、空气或双氧水为氧化剂,采用酸性催化剂,高效、高选择性地催化环戊烯氧化合成戊二醛;再通过还原胺化步骤,以氢气为还原剂,使用纳米金属催化剂,将戊二醛还原胺化制备戊二胺产物。
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选择性合成戊二胺的方法,
(1)含环戊烯和酸性催化剂的原料与氧化剂接触,氧化合成含戊二醛的产物I;
(2)含戊二醛的产物I与还原剂和纳米金属催化剂接触,还原胺化制备含戊二胺的产物。
可选地,所述氧化剂选自氧气、空气或双氧水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还原剂为氢气;
所述酸催化剂选自磷钨杂多酸、硅钨杂多酸、铌酸、铌钨酸、1-甲基-3-磺酸丙基咪唑硫酸氢盐[MIMPS][HSO4]、1-乙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Emim][HSO4]、1-(4-磺酸)丁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MIMBS]HSO4中的至少一种;以上催化剂对环戊烯氧化制戊二醛具有高性能。
可选地,所述纳米金属催化剂包括活性组分和载体,所述活性组分选自铁、钴、镍、铜、铁、锰、钌、金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载体为碳材料。
所述碳材料中含有杂原子,所述杂原子选自N、P中的至少一种。
活性组分和掺杂的杂原子高度分散,明显提高催化剂的催化还原胺化的活性与选择性。
可选地,所述原料中,还包括溶剂;
可选地,所述溶剂选自异丙醇、水、乙醇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原料中,还包括碱性添加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417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