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LTE网络的远程代驾系统及代驾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17197.2 | 申请日: | 202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830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董妍初;张鸿;欧阳文凯;金纪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主分类号: | G06Q50/30 | 分类号: | G06Q50/30;G06Q20/14;G06F30/20;G06F30/15;G06V20/58;B60W30/00;B60R16/023;H04W4/44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302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lte 网络 远程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LTE网络的远程代驾系统以及代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代驾车辆各部位安装摄像头,以获取实时路况信息;采用GPU模块和LTE技术,实现大容量图像信息的处理和传输;车辆转弯时,采用图像“单、多幅融合”的方案;采用NB‑IoT技术建立反馈机制,将车辆的仪表信息传输给控制端;安装在代驾车辆上的自动泊车系统和防碰撞系统,以避免因操作失误而导致的车辆损耗;并采用客户端APP,为用户预约和申请远程代驾提供便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LTE网络的远程代驾系统及代驾方法,涉及交通智能化领域。
背景技术
国内外科技日新月异,对交通智能化重视程度不言而喻。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开始进行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在可行性和实用化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国防科技大学在1992年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汽车。而各方对无人汽车始终秉持保守甚至抵触态度,问题关键就在于安全性问题。无人驾驶仍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弊端。此外目前人工代驾行业中也存在种种问题。
同时,全球正加速向5G时代迈进,拥有极高速率、极大容量、极低时延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将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为巨大的变化。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G传输速率将比4G高出数十倍,以往需要几分钟下载的视频今后一秒钟就能下载完。毫无疑问,无人驾驶、远程代驾均能够从5G的优越性能中获益。可以预测,车联网将会是5G技术的首发应用,5G的低时延、高可靠是未来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支撑。
2018年3月份,一家名为 Phantom Auto的硅谷公司在一台由林肯 MKZ改装的无人驾驶车上, 展示了他们对远程遥控无人驾驶车阶段性成果。但是 Phantom Auto对研究项目里面存在的一些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以及特殊环境如天气、夜间行车等并没有进行说明。目前,国际上较为知名的汽车公司,如Uber,特斯拉等,已经实现无人驾驶车上路行驶。然而,近几年无人驾驶汽车车祸频发,甚至在车内配有安全员的情况下依然发生伤人事故可见无人驾驶技术尚未成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国内并无对远程代驾汽车研究的公开性成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LTE网络的远程代驾系统及方法,采用远程代驾端控制车辆,针对现有全自动驾驶技术上存在的不足及人工代驾的弊端,起到人工驾驶到自动驾驶之间的过渡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LTE网络的远程代驾系统,包括:无线通信传输模块,与无线通信传输模块相连的驾驶车辆模块和代驾控制模块,所述驾驶车辆模块与客户端APP模块通过服务器相连,所述APP客户端模块用于申请代驾处理、传输定位信息数据到代驾控制模块以及进行相应的收费处理;
所述客户端APP模块包括:Android客户端、Web服务端和MySQL数据库,实现预约、管理与收费功能;客户端与所述服务端之间采用HTTP传输协议,数据封装采用json,所述客户端支持Android 2.0以上版本,所述服务端支持大部分主流浏览器,所述数据库为开源MySQL数据库;所述客户端采用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与Android手机进行开发与测试;所述服务端运用javaBean+Servlet+Apache Tomcat技术实现,采用Eclipse集成开发工具;所述数据库采用Navicat Premium可视化开发工具进行开发与维护;
所述驾驶车辆模块包括:车载CAN总线系统、自动驾驶模块、视频采集及处理模块、应急处理模块、通信数据发送模块和仪表盘数据采集模块,所述自动驾驶模块、视频采集及处理模块、通信数据发送模块和仪表盘数据采集模块均与车载CAN总线系统连接;
所述车载CAN总线系统用于作为车载控制器局域网络;
所述的自动驾驶模块用于控制代驾车辆动作;自动驾驶模块中包括:碰撞报警系统和自动泊车系统,碰撞报警系统用于避免停车过程中因剐蹭而导致的损伤,其使用超声波测距原理,检测位置小于危险值时,代驾车辆发出声音报警,警示代驾控制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未经河海大学常州校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171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