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两步烧结制备铁酸铋-钛酸钡(BiFeO3 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516114.8 | 申请日: | 2021-1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809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 发明(设计)人: | 张波萍;高小琦;朱丙钊;唐宇成;尹阳;张瑞;刘欢;宋爱珍;戴同广;裴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4B35/26 | 分类号: | C04B35/26;C04B35/622;C04B35/64;C04B41/9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烧结 制备 铁酸铋 钛酸钡 bifeo base sub | ||
一种两步烧结制备铁酸铋‑钛酸钡(BiFeO3‑BaTiO3)陶瓷的方法,属于无铅陶瓷制备技术领域。按化学式(1‑x)Bi(1+y)FeO3‑xBaTiO3计算称量,球磨混料,烘干,过筛后置于氧化铝坩埚中,在780~950℃下预烧2~12h得到预烧粉;然后进行二次球磨,再于70~120℃烘干,过筛干燥粉中加入2wt%浓度的聚乙烯醇研磨造粒,造粒粉放入模具中压制成型;将陶瓷坯体置于马弗炉中升温至300~440℃,排胶2~4h后,升温至950~1060℃,保温1~10min,降温至900~1060℃,烧结4~12h,随炉冷却至室温,制备所需陶瓷。本发明所述两步烧结法通过巧妙控制两步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能避开铁酸铋‑钛酸钡陶瓷中杂相生成温度区间,所制备的陶瓷的结晶性良好、成分均匀、晶粒尺寸细小、结构致密、介电损耗减小、绝缘性高、剩余极化强度大、压电性能和光伏性能优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铅陶瓷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两步烧结制备铁酸铋-钛酸钡(BiFeO3-BaTiO3)陶瓷的方法。
背景技术
压电陶瓷可实现电能与机械能相互转换,是完成机电一体化、结构部件智能化等技术的重要功能材料,已广泛应用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压电陶瓷的市场规模巨大,2009年全球压电驱动相关产品市场规模达到66亿美元,并每年按13%左右的速度增长。锆钛酸铅(Pb(Zr,Ti)O3,PZT)压电陶瓷因其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而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但Pb是一种有毒元素,在制造、应用和废弃处理过程中都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极大危害。发展高性能的无铅压电陶瓷成为必然趋势。
铁酸铋-钛酸钡(BiFeO3-BaTiO3)无铅压电陶瓷同时具有优异的压电性能(d33=200~402pC/N)和高的居里温度(TC~500℃),作为高温无铅压电陶瓷受到关注。但该体系的烧结温度范围窄,易生成富铋相(Bi25FeO39、Bi22Fe2O36)和富铁相(Bi2Fe4O9)等杂相。同时,氧化铋(Bi2O3)在高温下容易挥发,使得铁酸铋-钛酸钡(BiFeO3-BaTiO3)无铅压电陶瓷在烧结过程中成分偏离最佳配比,产生大量氧空位,导致漏电流增大,难以实现高电场和高温下的充分极化,压电性能较低。专利CN111362690采用机械合金化结合固相反应法制备铁酸铋-钛酸钡(BiFeO3-BaTiO3)复合压电陶瓷,通过长时间高能球磨机进行机械合金化,预先破坏氧化铁(Fe2O3)、氧化铋(Bi2O3)和氧化锰(Mn2O3)的晶体结构,使得元素实现原子级别的混合,形成的Bi-O-Fe(Mn)非晶化合物抑制了烧结过程中氧化铋(Bi2O3)的大量挥发。而且机械合金化会产生更多缺陷能,可以实现降低固相反应烧结温度,缩短反应时间的效果。但是该专利需要额外配置转速高达600~800rpm的高能球磨机,且专利中没有公开Bi-O-Fe(Mn)非晶化合物的XRD物相图谱以及陶瓷样品的电学性能,该工艺能否合成非晶化合物以及提升陶瓷性能有待商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161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壁挂式计算机智控网络服务器
- 下一篇:一种标准多媒体天象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