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阻抗易调节的小型超高频标签天线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15641.7 | 申请日: | 202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284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谭立容;程延焕;闪瑀昊;段维嘉;秦培帅;李正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Q1/22 | 分类号: | H01Q1/22;H01Q1/38;H01Q1/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侯成兵 |
地址: | 2100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抗 调节 小型 超高频 标签 天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阻抗易调节的小型超高频标签天线,包括介质基板、设置在介质基板表面的天线图案;所述天线图案包括异形开口导体谐振环、环内阻抗调节导体带和双导体带;所述环内阻抗调节导体带加载于所述异形开口导体谐振环的内部,所述异形开口导体谐振环的开口处用于连接芯片;所述双导体带中的其中一条导体带贯穿所述异形开口导体谐振环,且所述双导体带的末端加载有金属面。本发明所述阻抗易调节的小型超高频标签天线,通过在异形开口导体谐振环内加载环内阻抗调节导体带的设计,实现超高频标签天线虚部阻抗易调节,从而易于和不同电子标签芯片阻抗匹配;该天线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生产成本低、体积小、易于批量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射频识别技术中的电子标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阻抗易调节的小型超高频标签天线。
背景技术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利用射频信号来自动识别物体的一种技术,已在物联网领域得到大量应用。RFID系统一般由电子标签(包括芯片和标签天线)、读写器和电脑等组成。当前,射频识别常用的工作频率有低频频段(125KHz、134KHz)、高频频段(13.56MHz)、超高频(UHF)段(840~960MHz)和2.45GHz以上的微波频段等。超高频段和微波频段具有操作距离远、可批量读取、尺寸小等优点。
目前,国内外的超高频电子标签的芯片阻抗一般都是实部较小、虚部较大,不同公司超高频电子标签的芯片阻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芯片阻抗的虚部差异,所以需要一种易于调节天线虚部阻抗的小型化超高频标签天线,以便于和不同电子标签芯片阻抗匹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阻抗易调节的小型超高频标签天线,解决便于和不同电子标签芯片阻抗匹配问题。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阻抗易调节的小型超高频标签天线,包括介质基板、设置在介质基板表面的天线图案;
所述天线图案包括异形开口导体谐振环、环内阻抗调节导体带和双导体带;
所述环内阻抗调节导体带加载于所述异形开口导体谐振环的内部,所述异形开口导体谐振环的开口处用于连接芯片;
所述双导体带中的其中一条导体带贯穿所述异形开口导体谐振环,且所述双导体带的末端加载有金属面。
进一步地,所述异形开口谐振环外围曲线形状为月牙形,所述异形开口谐振环内围曲线形状为钻石形,所述环内阻抗调节导体带与所述异形开口导体谐振环内围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异形开口导体谐振环的外围直线边沿分别与所述环内阻抗调节导体带、双导体带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异形开口导体谐振环的外围直线边沿中心线开设有断口用于连接芯片。
进一步地,所述环内阻抗调节导体带于所述异形开口导体谐振环内部,位于所述异形开口导体谐振环的外围直线边沿与所述双导体带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双导体带包括两条相互平行的第一导体带和第二导体带,所述第一导体带贯穿所述异形开口导体谐振环,所述第二导体带位于所述第一导体带背离所述环内阻抗调节导体带的一方,所述第一导体带和第二导体带的末端分别连接有所述金属面。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面形状为半椭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半椭圆金属面的长轴与所述双导体带垂直,椭圆长轴取值范围为椭圆短轴的3至16倍。
进一步地,所述介质基板采用PET基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所述阻抗易调节的小型超高频标签天线,通过在异形开口导体谐振环内加载环内阻抗调节导体带的设计,实现超高频标签天线虚部阻抗易调节,从而易于和不同电子标签芯片阻抗匹配;该天线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生产成本低、体积小、易于批量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156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认知障碍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应用
- 下一篇:一种假捻集聚纺自动接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