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06777.1 | 申请日: | 2021-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510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3 |
发明(设计)人: | 秦勇;陆庆;廖志勇;陈远东;高瑞雪;管祥明;杨懿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燃点(南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22 | 分类号: | A61K9/22;A61K47/38;A61K31/196;A61P2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华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8 | 代理人: | 钱丽 |
地址: | 2118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组合物中含有双氯芬酸钠、一水乳糖、羟丙甲纤维素、山嵛酸甘油酯、聚乙烯吡咯烷酮K30、二氧化硅和硬脂酸镁。本发明提供的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及干法制粒工艺,通过改变组分及制备方法,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将收率提高至98~100%,避免了颗粒凝结,片剂表面平整,同时避免了高浓度酒精的使用,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双氯芬酸钠,化学名2-[(2,6-二氯苯基)氨基]-苯乙酸钠,分子式C14H10Cl2NNaO2,分子量318.13,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有刺鼻感与引湿性;乙醇中易溶,在水中略溶,在三氯甲烷中不溶。其化学结构式如下: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是由Ciba-Geigy公司(现为Novartis)研发,并于1974年在瑞士、日本首先上市,商品名Voltaren;于1998年01月01日在中国上市,商品名为“扶他林”,规格为75mg。双氯芬酸钠目前有肠溶胶囊、包衣片、分散片、缓释片、肠溶片等多种剂型,分别在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市。
双氯芬酸钠是第三代非甾体抗炎药。双氯芬酸钠作为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它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合酶来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从而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和血小板的生成,以及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脂氧酶而减少白三烯、缓激肽等产物的生成,特别是对白三烯B4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通过对这些致炎因子的抑制从而起到解热镇痛消炎作用。双氯芬酸钠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理是通过抑制受损神经及脊髓内高表达的环氧化酶活性而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从而使背根神经节和脊髓背角浅层内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表达相应减少,进而发挥镇痛作用。
不同剂型双氯芬酸钠的吸收速率、药物达峰时间、达峰浓度等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性。比较了双氯芬酸钠缓释制剂和肠溶制剂吸收机制的不同,受试者口服缓释制剂及肠溶制剂,两者含量均为100mg/片,结果证明口服后缓释制剂能明显推迟达峰时间,降低峰浓度,平均滞留时间也要大于肠溶制剂。相比较而言,缓释制剂能够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降低血药浓度,从而减轻其毒副作用。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发年龄为30岁~50岁。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类风湿关节炎的全球发病率为0.5%-1%,而中国发病率为0.42%。在我国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病程1~5年、5~10年、10~15年及≥15年的致残率分别为18.6%、43.5%、48.1%、61.3%,随着病程的延长,残疾及功能受限发生率升高。类风湿关节炎不仅造成患者身体机能、生命质量和社会参与度下降,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但。双氯芬酸钠在临床用于各类类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炎、术后疼痛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其解热镇痛作用强于吲哚美辛和阿司匹林。口服吸收迅速,2h可达血药浓度峰值,排泄快,长期服用无积蓄作用,个体差异小,副作用小。
目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现有的生产工艺存在以下缺点:
1、采用湿法制粒工艺,以水为溶剂配制粘合剂进行制粒。纤维素类衍生物为缓释材料,制粒遇水极易结成胶团,制得的粒子不均匀,且制湿颗粒非常困难,干燥后的颗粒非常坚硬,不易于整粒,不利于生产操作。一步制粒粒子象雪花状,松散,发飘而不利于生产操作。
2、采用湿法制粒工艺,以有机溶剂(如:乙醇)为溶剂配制粘合剂剂型制粒。制粒过程产热大,干燥后的颗粒松散,发飘;同时,有机溶剂易燃易爆,存在生产安全隐患。
3、采用直接压片工艺。该工艺对混合粉末的流动性以及主药、缓释材料和其他物料粒度分布有较高要求,不同物料间的粒度分布差异大,流动性差,在下降过程中存在分层的倾向,导致批与批之间的溶出度差异大,产品质量不稳定。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燃点(南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燃点(南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067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