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高压电缆工频及高频信号测量的二合一传感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05176.9 | 申请日: | 2021-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876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袁奇;许强;叶頲;何邦乐;原佳亮;王骁迪;朱亦嘉;楼铁城;吴辰斌;孙伟莎;王振兴;杨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G01R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继明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高压 电缆 高频 信号 测量 二合一 传感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高压电缆工频及高频信号测量的二合一传感器,包括传感器外壳、传感器快速固定支架、工频信号传感器、高频行波信号传感器和信号传输线,传感器外壳包括两个半圆环形中空外壳,两个半圆环形中空外壳的一端相互可转动连接、另一端相互可拆卸连接,整体构成可开口的圆环形外壳;工频信号传感器和高频行波信号传感器均设置在传感器外壳内、并通过信号传输线引出;传感器外壳的中部用于供高压电缆伸入,传感器快速固定支架安装在传感器外壳外侧,用于抵接传感器外壳中部的高压电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减少了电缆故障监测装置需安装传感器的数量,简化了安装步骤,安装快速,可适应不同粗细的电缆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运行状态监测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高压电缆工频及高频信号测量的二合一传感器。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电网的快速发展,高压电缆线路的规模不断扩大,受电缆质量、施工环境、绝缘老化及外力破坏等因素的影响,电缆线路故障不可避免,电缆线路运维管理难度逐渐增大,加之近年来电力电缆线路故障频发,电网安全运行面临严峻挑战。电缆故障隐蔽性强,故障突发产生的危害性大,故障查找耗时长,如果电缆双端是GIS设备,需要更长的配合时间与费用,不利于故障的快速排除和恢复送电。对电缆运行状态进行在线监测,在电缆绝缘击穿的瞬间即可对绝缘击穿点进行在线自动定位,可大大缩短故障查找时间与电缆抢修的时间。
电缆运行状态监测设备往往需要对电缆运行电流、护套接地环流、故障行波电流、故障行波电压等电气量进行监测,每种电气量需要单独的传感器进行测量,并且由于电缆不同位置的电气量差异非常巨大,因此需要将安装的传感器按照特定的位置固定,这造成了电缆在线监测设备传感器繁多、传输线走线繁杂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电缆运行状态监测设备的每种电气量需要单独的传感器进行测量,造成了电缆在线监测设备传感器繁多、传输线走线繁杂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用于高压电缆工频及高频信号测量的二合一传感器。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高压电缆工频及高频信号测量的二合一传感器,包括传感器外壳、传感器快速固定支架、工频信号传感器、高频行波信号传感器和信号传输线,所述传感器外壳包括第一半圆环形中空外壳和第二半圆环形中空外壳,第一半圆环形中空外壳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半圆环形中空外壳、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半圆环形中空外壳,整体构成可开口的圆环形外壳;所述工频信号传感器和高频行波信号传感器均设置在所述传感器外壳内,所述工频信号传感器和高频行波信号传感器均通过信号传输线从传感器外壳引出;
所述传感器外壳的中部用于供高压电缆伸入,所述传感器快速固定支架安装在所述传感器外壳外侧,用于抵接传感器外壳中部的高压电缆。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快速固定支架包括L型金属臂、金属螺杆和固定螺母,所述L型金属臂的长臂端中部设有长条状的通孔,形成滑轨;所述金属螺杆固定在所述传感器外壳的外侧表面、并穿过所述L型金属臂的滑轨;所述固定螺母安装在金属螺杆上,并位于L型金属臂外侧;所述L型金属臂的短臂端朝向所述传感器外壳的圆心;所述传感器快速固定支架的数量为多个,均匀分布在所述传感器外壳的四周;
通过拆装固定螺母改变L型金属臂在传感器外壳上的位置,调整传感器外壳的外口大小,实现对传感器外壳内侧高压电缆的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L型金属臂的短臂端外侧设有内凹表面,该内凹表面朝向所述传感器外壳的圆心。
进一步地,所述内凹表面上还固定有防滑橡胶。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快速固定支架的数量为四个,四个传感器快速固定支架之间的夹角为90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半圆环形中空外壳和第二半圆环形中空外壳之间通过快速锁紧卡扣可拆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未经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051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