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1-甲基环丙烯在防止香蕉采后脱把方面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89444.2 | 申请日: | 2021-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761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朱孝扬;李小燕;李雪萍;陈维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B7/144 | 分类号: | A23B7/14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赵崇杨 |
地址: | 51064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甲基 丙烯 防止 香蕉 采后脱 方面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1‑甲基环丙烯在防止香蕉采后脱把方面的应用,本发明以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采后的香蕉果实,不仅能显著减轻果实成熟后的脱把率,延缓香蕉成熟,明显延长香蕉的保鲜期和货架期,而且香蕉果实高温贮运后经催熟后能正常成熟,无“青皮熟”现象,保证果实采收后的品质,减轻香蕉在运输过程中的品质劣变现象,可广泛应用于香蕉贮藏运输尤其是在夏季高温条件下的贮藏运输,且该方法节能环保、操作简便、成本低、应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果保鲜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1-甲基环丙烯在防止香蕉采后脱把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果实脱把是影响香蕉商品化的一个重要参数,随着果实的不断成熟,香蕉果实表面硬度会随之降低,在果实表面硬度过低时,香蕉果实容易因为碰撞而导致果指与果柄分离。发生脱落的区域被称为离区,植物器官脱落先是生理过程导致内部细胞结构和组织结构变化,然后在外力的作用下脱落。植物器官脱落是一个多方面调控的复杂的生理过程,内源激素与细胞壁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被认为是影响植物器官脱落的重要方面(高欣欣,2013)。离区细胞壁相关酶如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酯酶(PME)、果胶裂解酶(PL)等在离区形成和器官脱落中起着重要作用,据报道,PG和PME活性与无核白葡萄落粒关系呈显著正相关(陈发河,2003);即将脱落的番茄果实PME与PL活性急剧增加,促进果实与花托连接处离区细胞壁的降解,导致脱落(刘化禹,2019)。此外,植物激素同样也调节着果蔬后熟的整个过程,并影响果实的软化后熟和器官的脱落,研究表明,在山葡萄脱落的果梗中ABA的含量上升明显,低浓度IAA与高浓度ABA很可能是促使离层出现进而导致幼果脱落的重要原因(韩先焱,2020)。
由于香蕉采后乙烯的大量释放,果实内部发生一系列成熟与衰老的生理变化,具体表现为香蕉果皮变黄,果肉变甜软的现象,因此目前香蕉保鲜主要聚焦在如何解决香蕉果实的成熟与衰老的生理变化,即是为了延缓香蕉的成熟软化,现有技术公开了1-甲基环丙烯(1-MCP)是一种乙烯受体抑制剂,与乙烯发生不可逆的竞争,阻断与成熟和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呼吸跃变型果蔬果蔬乙烯信号转导途径,进而延缓香蕉等果蔬的成熟衰老和延长香蕉的贮藏期和保质期,但是基于香蕉成熟软化与香蕉脱把诱导机制并不一致,且香蕉脱把是由多种复杂原因造成,机理复杂,基于不同的防控目的,其手段并没有显然的共适性,必然无法直接借鉴延缓香蕉成熟软化的方法用于防止香蕉脱把。
因此,迫切需要深入研究一种保鲜技术,可有效降低香蕉果实的脱把现象,提高香蕉的耐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香蕉果实防脱把技术的不足,旨在提供1-甲基环丙烯在防止香蕉采后脱把方面的应用,解决了香蕉果实易发生品质劣变和果实脱把的问题,且经催熟处理后果实可正常后熟。
本发明的的首要目的是提供1-甲基环丙烯在延缓或防止香蕉果实脱把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采后香蕉果实脱把的方法。
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以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采后的香蕉果实,不仅能显著减轻果实成熟后的脱把率,延缓香蕉成熟,明显延长香蕉的保鲜期和货架期,而且香蕉果实高温贮运后经催熟后能正常成熟,无“青皮熟”现象,保证果实采收后的品质,减轻香蕉在运输过程中的品质劣变现象,可广泛应用于香蕉贮藏运输尤其是在夏季高温条件下的贮藏运输。
因此,本发明首先请求保护1-甲基环丙烯在延缓或防止香蕉果实脱把方面的应用。
进一步地,本发明研究表明,采用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采后香蕉防止其脱把,是通过抑制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包括抑制香蕉果实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抑制香蕉果实果胶裂解酶活性,抑制香蕉果实果胶甲酯酶活性的增加,以维持细胞的完整结构,防止果实脱把。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防止采后香蕉果实脱把的方法,利用1-甲基环丙烯熏蒸香蕉果实后,进行包装储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894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